2018年3月16日,张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和同事一起踏上了援藏之路,而这一走又是两个多月。前几天传来了好消息,旺达-中林卡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经成功送电,为当地居民送去了光和爱,同时也让他的援藏之路终于修得“正果”。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援藏,在去年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他连续三次进藏,并被任命为左贡县旺达-中林卡35千伏输变电工程、扎玉35千伏扩建工程、中低压配网工程三项工程的总牵头人,同时还担任旺达-中林卡35kV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经理。
在左贡县援藏的张勇正对断路器进行检查。
A 四次进藏,担任三个项目的总牵头人
34岁的张勇2006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至今已12个年头了。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公司“劳模”。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国家电网援藏活动中,他还曾连续三次进藏,援助左贡的电力工程建设。今年的3月16日,张勇第四次踏上援藏之路,而这一走又是两个多月了。
去年是国家电网的对藏帮扶年,张勇在省公司多个基建比武中脱颖而出,并踊跃报名参加到这次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晋城供电公司的帮扶对象是昌都市左贡县。2017年5月20日初到左贡,张勇就被无情高反侵蚀,然而短暂休整后,他就投入到与施工项目部对接以及业主项目部的组建工作中去,并且被任命为左贡县旺达-中林卡35千伏输变电工程、扎玉35千伏扩建工程、中低压配网工程三项工程的总牵头人,同时还担任旺达-中林卡35kV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经理。
左贡县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在这里进行作业充满艰辛和挑战。有一次,张勇会同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随机抽取检查中林卡工程线路的施工进度情况,对线路60-65#塔基础的开挖、浇筑和深度情况进行检查,从山脚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350米,坡度达到70多度,而且无路可走,每一步都犹如登天。张勇和几个同事浑身都被汗水浸透,喘气声此起彼伏,风在耳边呼啸,脚步随着山坡上的小碎石不断打滑,身体也难以保持平衡,摇摇晃晃地地打着趔趄。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爬上位于山顶的中林卡工程线路60号塔。在艰难的跋涉中,同事把这一瞬间用照相机永远的定格了下来,这也是他弥足珍贵的高原记忆。下午下山后,他们又对处于河床旁边的46#塔基础出现的地下水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场地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决定开挖水渠,抽水机当晚进行排水作业,第二天再来复查,当时已经日落西山,但汹涌的云海仍坚持着它的执念和热烈,久久地徘徊在重重的山峦之间,让人感觉伸手就可以擎天。
2017年6月底,张勇回到晋城,然而仅仅待了一个月就再次进藏,直到8月13日,由于要参加省公司电网建设安规调考,不得不先返回山西。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次考试中,他取得了全省前三名的好成绩。一周后,也就是2017年8月19日,张勇第三次进藏,开展变电线路工程验收消缺工作,那次则待了4个月之久。
在西藏帮扶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早上八点半,当晨光淋浴着左贡的山山水水时正是项目部的晨会时间,会后,张勇会根据会议精神梳理出相关的安全、质量和进度中存在的问题,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每天总是奔波于各个施工现场,并统筹安排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及线路林区手续的办理,以至于本来就“苗条”的他,更是“为电消得人憔悴”,但他总是乐观、认真、坚强地行走在每个朝朝暮暮之间。前几天传来了好消息,旺达-中林卡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经正式启动送电,为当地居民送去了光明。
B 藏区条件艰苦,“三件法宝”成为工作的“秘诀”
在西藏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背景下,工作量之大之难可想而知,但张勇自有“秘诀”,那就是他的三件法宝:一本密密麻麻的记事本,一套被大家奉为“锦囊”的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及一台“百宝箱”般的笔记本电脑。
记事本是张勇不离左右的“小秘书”,里面井井有条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计划、工程重点、施工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一次从现场回来,突然发现记事本“失踪”了!他顿时像丢了魂似的坐立不安,甚至连晚饭都没心思吃,翻箱倒柜地四处找他的“小秘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勇终于在汽车后备箱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一刻,他把“小秘书”紧紧地贴在胸口,犹如久别的老朋友再次重逢,欣喜不已!事后,他经常开玩笑地说:“它可是我的项目攻略秘籍,即使把我丢了,也万万不能把它丢了!”所以,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还是在坎坎坷坷的工地上,张勇的“小秘书”总是贴身相伴。
“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对于张勇来说同样重要,是他工作的“尺子”。援藏的项目工程关注度非常高,所以工艺标准自然也拔高一截,虽然张勇对项目部各项管理和流程已经烂熟于心,但长期养成的仔细谨慎的工作习惯和态度,让他始终对工作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他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偏差和遗憾,哪怕是丝毫的疏漏。他在手册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详细注解和说明,同时还对基建管理的重要文件进行了提炼,并附上举一反三的事例和说明,让人很直观地就可以理解其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而且对于项目部来说,一批批的援藏人员在不断轮换和接力,每当新成员接岗,这本书也就成了“准入证”,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这本手册就成了新成员加入之后的“导航仪”,每次新成员入藏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他这“报到”借书,当大家翻阅这本手册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感叹和赞叹,因为手册里每一字一句都凝结着张勇的心血和汗水。
而第三件法宝笔记本电脑则犹如一个“百宝箱”,里面收藏了工程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数据,包括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设计、物资管理以及各类文件,而且对每个文件夹也分类有序、名目清晰。每次下现场时张勇都随身携带,以便可以及时整理和编辑。同时,它还成了大家工作的百科全书,每当遇到问题和难题时,只要对它说声“芝麻开门”,“百宝箱”就会立马粉墨登场,一应俱全地答疑解惑,不但成了大家的小诸葛,同时也成了张勇的第二个大脑,这个大脑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丰富的经验以及深厚的情结。因此,张勇总是自豪地说:“它可是我的脑黄金,我们俩是黄金搭档!”
一盏橘黄的灯光,一册记事本,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管理手册,以及张勇深夜中伏案的背影,构成了一幅夜幕下的蒙太奇,融化在了茫茫的高原夜色之中。
C 工作上游刃有余,对于女儿却时常语塞
对于工作,张勇总能游刃有余,巧妙地把问题和压力化于无形,但对于六岁的女儿,他却时常语塞。因为本就工作繁忙,女儿出生后,他更是忙得不着家,不是下乡就是援藏,常常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很少有时间好好陪陪女儿,甚至女儿生病他也常常不在身边。
那是去年的9月3日,在旺达-中林卡35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现场查看时,张勇发现变电站正在进行垂直接地极的接地施工,由于地质下面多为大体积的鹅卵石,挖机很难开挖,导致施工进度十分缓慢,这种“蜗牛”般的速度让他忧心忡忡。他当天回到项目部,已经是晚上8点了。晚饭后,他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院子的屋檐下沉思,思路仍旧停留在下午的问题上。就在这时,手机的铃声突然打断了他的思绪,电话里传来妻子自责的声音。原来是孩子打完预防针过敏,第二天身上出了一些小痘痘,浑身发痒,一直哭个不停,吃了药才有所缓解。妻子虽然有些抱怨,但还是嘱咐他安心工作。放下妻子的电话,张勇一边是自责,一边是担心,那一夜,他失眠了。妻子、女儿以及下午项目的事,如一团乱麻纠缠在他心里,让他剪不断,理还乱。突然间,他笔记本曾经的一条记录,让他似乎看到了一扇门在向他敞开。第二天早上,他先和家里通了个电话,然后直奔办公室。通过“百宝箱”查阅当时的设计图纸,才明白原施工图只在材料表中体现了离子接地装置,但未具体标明离子接地的安装位置。随后,张勇根据“小秘书”的记录发现,修正后的施工图8月16日才最终确定,但那时中林卡35KV变电站所有设备基础以及房屋主体已全部完工,并且构架也将组装完成,施工场地不具备大开挖条件。他结合这些情况,同时也为方便现场施工作业,决定将接地施工由开挖改为钻孔方式,并根据“管理手册”明确的相关流程及办理时限,以最快的时间办理好了签证手续,巧妙地把问题及时化解,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质量和工程进度。
张勇说,在他的三件法宝里记录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所有的答案和印记:有刚踏上西藏的寒风和高反,有弯弯的河流和成群的牦牛,有藏族朋友热情的哈达和酥油茶,有面对党旗的宣誓和项目部的揭牌,有一路的颠簸和被沙土埋没的双脚,有端午节的粽子和中秋的月饼,有透骨的乡愁和彻夜的奋战,有雪山上的盒饭和那张夕阳下的剪影,以及他对西藏倾其所有的挚爱和心血!点点滴滴却也轰轰烈烈,字里行间记录着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也许等女儿将来长大后看到这些就会明白,他为什么来到这片土地上,为什么坚守在这片星空下!
在高原,让人仰望的不仅有五彩的经幡和圣洁的雪峰,同时还有万米高空的神鹰。鹰,用翅膀获得了蓝天,它的翅膀和高度让人膜拜。而像张勇这样的电力援藏人,就像那高空翱翔的雄鹰,用涅槃的心志与胸怀,在高原上获得了重生和蓝天。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