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电线路覆冰的情况和类型,导线覆冰主要发生在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线路视频装置针对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存在的人为外力破坏、挖沙、超高树木、违章建筑、角铁偷盗、导线悬挂异物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远程巡线而做。线路在线监测装置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通过无线公网3G/GPRS/EDGE/CDMA1X通信传输方式,对输电线路的远程视频、微气象、杆塔倾斜、防盗报警、覆冰等。线路图像可视化装置城镇经济基础建设不断挤压着高压输电线路原有的安全通道环境,输电线路设备设施发生外力破坏事件逐渐上升,已成为了当前我国电网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隐患,将其划分为固定隐患(主要指树线矛盾等)、动态隐患(主要指大型吊车施工碰线等)。固定隐患:指线路通道内存在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且相对固定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一是不满足安全距离的树木;二是不满足安全距离的建筑物;三是不满足安全距离的其它设施和场所。根据贵州省冬季平均气温资料,受北方向南方冷空气和西南方向暖湿空气的综合影响,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 °c 以上,自2008年1月12日以来,全省各地持续出现低温、多雨、雨夹雪天气,遭受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规模、长期的冰冻灾害。贵州电网已分成七部分。贵州电网冰害线路总数达5029条,占全省线路总数的77% 。全省50多个市县被强制停电,占贵州变电所总数的69% ,反极线路416条。由此可见,由覆冰和舞动引起的输电线路(铁塔)倒塌、断线和跳闸事故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导线覆冰首先是由天气条件决定的,它是由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以及风等因素决定的综合物理现象。当云层或雾中的水滴在摄氏零度或以下与输电线路表面碰撞并结冰时,就会结冰。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500米以上,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崎岖,气候潮湿,受西伯利亚寒流和太平洋暖湿气流联合影响,2008年初,贵州大部分地区遭受冰害。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过冷水液滴,这些过冷水液滴才会与导体接触,过冷水液滴就会立即冻结在导体表面。根据形成条件和性质,冰层可分为 a、 b、 c、 d 和 e 五种类型:
a型称为雾凇结冰,发生在冻雨期的低海拔地区。其持续时间一般较短,环境温度接近冰点,风力相当强,积冰透明,在导体上的附着力很强,冰密度很高。雾凇结冰是混合雾凇结冰的初始阶段。由于冻雨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导线结冰为纯雾凇。
B 型称为混合雾凇,当温度低于冰点时,当风比猛时,形成混合雾凇。在混合雾凇条件下,水滴冻结较弱,积冰有时透明,有时不透明,冰对导线的附着力很强。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丝形成了雾凇的混合物。混合雾凇是一种密度高、生长速度快的复合覆冰过程,对导体的危害极大。
C型称为软雾凇,是山区低空云层中含有的过冷水滴,在极低温低风速下形成的。这种冰沉积物呈白色,不透明,晶体结构,密度低,对导线的附着力弱。初始结冰是单向的,由于导线的机械不平衡,它逐渐均匀地分布在导线周围。在这种情况下,冰通常不会对电线构成威胁。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