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论文 正文 技术论文

建设智能化管控体系的基本做法

四川桂丰源科技 2019-11-13 17:46:44 技术论文 2177 ℃ 0 评论

1.1 规范通道断面管理,提升通道整体的健康水平(1)根据我国电网规划的基本需求,在建设高压电缆智能化管控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先“公用、高压、干线”的顺序开展高压电缆通道分配工作,在这一顺序之后再进行“业扩、低压、支线”的通道分配,而且建设智能化管控体系的同时,不得对所在城市已经留有的电缆通道挪作他用,确保电网规划的可行性。
(2)进一步规范电力电缆通道的使用规定,必须要通过省电力公司下级的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允许后,云南地区才可以使用电力电缆通道。110kV 及以下的建筑单位项目存有新建电缆通道或使用电缆通道的情况,必须由单位项目的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时间向电力电缆公司发送备案表。
(3)城市建设中的迁改居配等建筑工程,如果工程建筑影响到原有的电力电缆通道,在建筑原则上必须保证电力电缆通道的完整性,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重新建设电缆通道或者绕行电缆通道开展建筑工程。相关的建筑工程单位在电力电缆管道建设落实的过程中必须得到上级政府的有效审批,如需重建、改造电缆通道,还应具体填写相关的方案审批报表,最后由供电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审批决定建筑工程单位的项目实施。
1.2 开展施工能力评价,完善施工前置管理
(1)在云南省内搜集所有厂家的电力电缆安装工艺,电力电缆公司需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厂家安装工艺进行逐一审查,以保证省内电力电缆厂家安装规程的规范性、安全性,并督导厂家结合实地的建筑设施情况、地理环境进行电力电缆的安装。一旦发现规程不合格的厂家应以书面督促、电子邮件等形式予以厂家完善和改进,而且在该厂家未完成改进之前不允许厂家进行电力电缆线路的安装,该厂家的电力电缆附近也不允许任何单位投入应用。
(2)电力电缆单位应针对相关厂家、企业的电缆施工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同时结合不同电压等级需求的电缆安装程序对企业内部电缆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测评,确保施工人员的安装技术和相关企业、厂家的安装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敷设安装工作。具体考核内容为理论结合技术,设置的电压等级分别为220 kV、110 kV 及35 kV,考核环节为电缆敷设的组织工作、电缆的安装施工工作、电缆的检修工作等,考核成绩将理论和技术分别设为总成绩的40%、60%。
1.3 建立首件验收制度,强化施工过程管控
由相关的管理部门负责首件验收工作,并全程监督每一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第一根电缆的安装,同时对不同形式需要转换的安装工序应提前验收,使电缆敷设施工的安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确保。
1.4 开展电缆数据测绘,夯实智能运检基础
(1)开展数字化普查工作。
通过计算机设备与施工设备建立系统性的信息数据的录入,显现维护机制的实时性,采用多种技术对电缆段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通常应用的技术有物探、电磁以及探测等,还有一方面就是采集关于电缆井和电缆管沟的数据信息。
(2)运行标识维护的标准化。
逐渐加强运行标识的维护工作,促进维护工作的标准化开展,按照电缆安装的标准、原则、具体要求对于电缆敷设的具体位置进行运行标识的维护。在电缆中间位置上挂好明确的标识牌,对同一区域同一功用的电缆公井采取统一编号标识的方法规则进行电缆标识贴牌。实地考察电缆通道标志的完整性,对缺失通道标识部分的电缆注意补充设置标志贴牌。最后在一些较为重要的电缆部分采取电子标识贴牌,例如电缆的中间接头位置、电缆井等,从而促进日后电缆数字化管理工作与移动终端的巡视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3)数据信息动态维护机制的建设。
为了避免与数字化普查工作重复,各个单位在建设智能运检体制的过程中可以在数字化普查工作后,电缆敷设工程单位、管沟抢修单位以及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普查结果开展工作,因为电缆以及通道的数据信息资料是一种竣工资料,所以各个单位在施工后应及时地将电缆和电缆通道信息资料向相关的管理部门交付。
1.5 智能化检修模式的探索,提高智能检修水平
(1)带电检修。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电网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对于电网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作为电网工程建设期间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管理控制水平高低与电网工程建设进度及使用年限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旦忽略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埋下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威胁周边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同时,与其它工程相比,电网工程建设难度较大且专业系数较高,不同程度上增加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工作量,并且电网工程建设期间质量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多样,涉及材料设备、人高压电缆带电检测工作是检测电缆本体潜在隐患的重要手段。高压电缆带电检修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是对电缆服务商的业绩进行总体的查阅,其次就是检测工作过程实施全程监督,最后就是对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考评查验。
(2)电缆的智能改造、提升检修水平。
提高监测系统应用在线的实时性,对于一些重要功能作用的电缆要在电缆检修、电缆安装的过程中加设电缆接地环流监测设施、以及相关的温度、隧道等检测设施。同时确保电缆所处环境的通风监测,并结合实际的需求不断地提升监控系统的功能。电力电缆单位应制定一个智能改造计划,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电缆智能改造,全面落实电缆综合监控系统的建立,使电缆的运行管理工作、在线监测工作以及电缆检修等工作集成监控,结合我国当前的科学技术,应用试点巡视机器人实现电缆环境、运行状态的实施监测和自主报警,从而使电缆检修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6 开展防火专项管控
输电、变电、配电联合对电缆进行防火专项排查,使电缆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降低电缆火灾事故隐患的存在概率,对于电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电流超标运行情况重点排查、力求早发现早处理。变电站消弧装置运行等情况,排查各个电缆通道、以及电缆接头的防火措施、防爆措施是否完备,全面排查各个单位的火灾应急机制是否完善。从全过程开展电缆线路安全防火技术的监督巡查,将防火措施全面落实到电缆敷设和实际运行的整个过程中。
2 具体的实施效果
智能化管控体系的建设使电缆管控工作更为实时性、紧密性,提高了各个环节工作落实的有效性,电缆施工和运行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降低。高质量的施工设计能够减少地面资源和电缆资源的重复使用,降低资源浪费的施工问题。通过全面的排查与检测电气过程缺陷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安全质量隐患和运行故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智能化改造的全面应用使电缆隧道和高压电缆线路信息数据的预警更具时效性,为智能运检奠定了基础条件的同时,巡检工作的规范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3 结语
在高压电缆全过程智能化管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优化了施工前置管理,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使电缆敷设与运行更为标准化,应用环境更为规范化,数据测绘的实时性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电缆敷设施工安全事故的恶性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黄肖为,高健伟,倪晓璐,等. 高压电缆线路现场智能移动巡检终端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2018(02):7-8.
[2] 张伟.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控体系构建及应用[J]. 中国档案,2018(6):70-71.
[3] 曾俊冬,冯文超,徐昇,等. 基于实时过程管理的智能化焊接管控系统[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3(4):575-582.

本文标签:技术文章环流监测技术规范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 四川桂丰源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蜀ICP备17044186号-1 |网站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