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论文 正文 技术论文

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分段的优化研究

四川桂丰源科技 2020-10-01 21:31:01 技术论文 9884 ℃ 0 评论

摘 要:根据新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允许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提高到300 V的条款,研究了佛山供电局在运行的220 kV佛藤线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优化改造方案。 通过调整交叉互联分段长度的优化改造,解决了预试、检修工作量大及停电时间长的问题,也降低了接地箱故障率。 该案例的研究适用于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受旧版设计规程限制的情况,为长电缆交叉互联分段的优化改造指明了一个新的方法,使电缆线路运行维护更方便。关键词: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势;容许值;交叉互联,朱文滔(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广东 佛山 528200)

0 引言
因受到旧版的GB 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电缆金属护层正常感应电势容许值仅100 V的制约,以往的电缆工程设计中电缆交叉互联系统普遍分段较短,以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分段过多,停电试验工作量大;(2)中间接头过多,增加了工程投资及施工时间;(3)埋地的交叉互联箱、接地箱防水性能较差,箱体过多,增加了电缆线路的故障风险。
新版的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规定:交流单芯电力电缆线路的金属层上任一点非直接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应满足下列规定:(1)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 V;(2)除上述情况外,不得大于300 V。 其与旧版最大的区别是金属护套的允许感应电压从100 V提高到了300 V。
本 文 以 佛 山 供 电 局 在 运 行 的220 kV佛藤线电缆为例,研究长电缆线路的交叉互联分段长度,目的在于利用最新的设计规范条款优化现有的电缆交叉互联分段,使电缆线路运行维护更方便。
1 220 kV佛藤线电缆交叉互联系统现状
1.1    220 kV佛藤线概况
220 kV佛藤线电缆全长9 528 m,电缆型号为YJLW03-127/220-1×2000,全长19个中间接头,总共有19个交叉互联箱(或接地箱)。 电缆分段长度及交叉互联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
1.2 220 kV佛藤线电缆交叉互联系统存在的问题经过数年的运行,发现220 kV佛藤线电缆的交叉互联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交叉互联及接地箱数量太多,总共19个,预试工作量大,需要停电时间长,这与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相悖。
(2)交叉互联箱及接地箱全部埋设在地下井内,防水环境恶劣。 在实际开箱检查时,即使箱内没有直接进水也是明显潮湿,导致保护器损坏率极高。
(3)目前的交叉互联系统在每个周期之间无法测环流。
2 220 kV佛藤线电缆交叉互联系统改造方案
2.1    交叉互联系统重新分段
(1)取消一部分交叉互联箱或接地箱,把一些绝缘接头改为直通接头,分段方案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把#0、#2、#4、#6、#8、#10、#12、#14、#17改为直通接头,减少了9个中间交叉互联箱或接地箱,等效图如图3所示。
从等效图可见,优化后的交叉互联系统有两个交叉互联单元和五个单点接地单元,减少了9个交叉互联箱或接地箱,而且优化后的交叉互联单元每段电缆的长度更平均了,更有利于减少交叉互联单元内的环流。

图1   220 kV佛藤线电缆分段及接地方式图



能够极大地减少电缆预试、检修的时间及工作量,并降低接地箱的故障率。
220 kV佛藤线电缆金属护套交叉互联分段优化改造的案例,为受旧版设计规程限制的长电缆交叉互联分段的优化改造指明了一个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S].
[2]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1—2016[S].
[3] 卓金玉.电力电缆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牛海清,王晓兵,蚁泽沛,等.110 k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与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5,31(8):15-17.
[5] 罗俊华,周作春,李华春,等.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参数设计[J].高电压技术,2008,34(2):355-358.
[6] 查传忠.金属护层感应电压限值提高后的电缆应用探讨[J].供用电,2009,26(5):71-73.
收稿日期:2018-05-03
作者简介:朱文滔(1979—),男,广东湛江人,电力工程师,研究方向:输电线路运行管理。

本文标签:环流监测技术文章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 四川桂丰源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蜀ICP备17044186号-1 |网站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