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完整版PDF文档请加QQ2397005300 注明需要资料即可提供。
(鼠标点击目录内容跳转都具体内容节点)
一、总则
1总体情况
2一般要求
3 质量保证
二、项目描述
1 线路概况
2 监测系统概况
三、技术要求
1技术参数要求
1.1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
1.2应用平台报表(告)生成功能
1.3告警阈值设定
1.4集成式护层电流采集装置
1.5感应取电电源装置
1.6 CT电流传感器
2设计和结构要求
四、 试验及其它
1型式试验
2出厂试验
3现场交接试验
五、技术文件
1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确认图纸及资料
2中标厂家提供图纸及资料
3系统说明书
六、现场服务
七、设备验收及检验
八、包装、运输和安装
1包装
2运输
3安装指导
一、总则
1总体情况
本技术规范是对220kV振安至和美双回线路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的参数、功能、安装、调试相关技术规格要求。通过监测电缆运行电流和护层电流来监测电缆的护套绝缘状态。该系统硬件包括环流传感器、前端数据处理装置、现场通讯设备及实现本文所要求功能的所有附属设备等;系统软件包括通讯软件和接口软件等。投标人应仔细阅读并遵循以下内容进行投标。
2一般要求
2.1 投标人应具备足够的经验、能力和资源,可以完成本项目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和售后技术支持服务等工作。向用户提供专业及最佳的服务,确保所提供设备接入监控系统中并稳定可靠运行。
2.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本次电缆护层环流监测的全部技术要求。
2.3 投标技术文件中应提供技术偏差表,并提供不低于所供产品技术要求的证书及试验报告。偏差表中未提及的条款,则视同完全同意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2.4 投标人在投标时,必须至少提供以下技术文件供招标人审查:
1)测试设备的详细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
2)测试设备的组成部件,包括所有硬件、软件、服务和有关资料等;
3)测试设备的应用业绩清单;
4)本规范书所要求的其它说明、资料等。
2.5 投标人所提供设备满足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协议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协议的基本条文。在本技术协议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协议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按标准号顺序排列标准,如果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满足更高的标准要求。
(01)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带电测试装置配置指导原则 生〔2012〕6号
(02)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
(03)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监安全〔2006〕34号
(04)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 Q/CSG212045-2011
(05) 中国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规定 Q/CSG212032-2011
(0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07)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0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09) 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3 质量保证
3.1. 订购的新型产品除应满足本技术协议外,投标方还应提供产品的鉴定证书。
3.2. 投标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等(包括投标方的外购件在内)均应符合本技术协议的规定。若招标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投标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投标方应积极配合。
3.3. 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供方需在48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3.4. 成套设备质保期为8年。
3.5. 元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用寿命、接通和分断能力、短路电流承受能力等参数应符合元件额定参数的要求,对强制认证的元件应具有认证标志。
3.6. 投标方还应提供相关试验报告。
4.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在线监测系统的部署应符合南方电网相关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要求。
4.1总体原则
信息安全防护的总体原则如下:
(1)总体安全要求应遵循《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2)服务器安全要求应遵循《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
(3)操作系统安全要求应遵循《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操作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4)数据库安全要求应遵循《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5)系统整体防护架构需从监测装置、通信网络和主站系统三个层次进行安全防护,实现纵深防御。
4.2 监测装置安全防护
监测装置的信息安全防护要求如下:
(1)装置应使用安全加密芯片和安全主控软件,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
(2)装置应具备身份认证、用户安全策略、访问控制、资源控制、安全审计等功能;
(3)装置只允许临时存放状态数据及其设置参数信息,不得存放危害电网安全的敏感信息,例如电缆部件的经纬坐标等;
(4)监测数据提取须保留数据日志,确保数据安全性,未经授权不得具有访问权限。
4.3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
(1)在线监测装置和监测主站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应建立双向加密通道,保证通道的安全性。
(2)采用综合业务数据网、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通信时,应对通道进行访问控制设置。
(3)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加强防范Windows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漏洞被恶意利用攻击的通知》(系统〔2017〕21号)要求,在线监测服务器操作系统必须为windows 2008 R2版本及以上,并安装局统一杀毒软件和必要补丁(杀毒软件和补丁可由信息部提供),若不能完成将视为验收不通过。
二、项目描述
1 线路概况
220kV振安至和美双回线路为同沟双回电缆,电缆全长6公里。电缆铝护套保护接地采用两个交叉互联接地。
2 监测系统概况
220kV振安至和美双回线路交叉互联接地接线方式,电缆一端为户外合成液体电缆终端头,一端为户外GIS电缆终端头。按施工图纸S4153S-D0400-03每条电缆共8个接头井,分三个交叉互联段,2个直接接头井,两边电缆户外终端或GIS终端也为直接接地,故每回电缆需6套环流在线监测系统。其中直接接头井处流检测系统需8个环流检测光CT,1个运行电流光CT,1个电缆表面温度监测单元。户外终端或GIS终端处环流检测系统需4个环流检测光CT,1个运行电流光CT,1个电缆表面温度监测单元。
三、技术要求
1) 后台服务器支持远程升级,支持基于防火墙的外部升级访问接口。
2) 后台支持全维度输电在线监测系统通讯接口。
3)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能对电缆金属护层环流、事故回流线电流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连续在线监测,从而实现电缆外护套绝缘缓慢老化预警、电缆外护套快速损坏报警、事故回流线被盗报警、以及主绝缘缺陷人工识别报警等。
4)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能有效监测电缆金属护层环流是否超标,通过对护层环流变化监测及时发现外力破坏及定位(精度:环流单元)、及时发现虫害破坏及定位(精度:环流单元)。
5) 通过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建设,电缆线路护层环流可由日常人力监测转为智能监测系统完成,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电缆线路护层环流报告可由人力完成转为系统全面自动生成报告,降低统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6)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基于输电管理所一级监控中心安装建设的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由综合监控主机、传输采集装置、CT电流传感器和其他及相关部件组成。
1技术参数要求1.1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
1.1.1配置要求
不低于以下配置:
⑴. 标准机架式服务器,Intel 2.26GHz 双核处理器(E5 2600 V3),8GB内存,SATA1 2T 5400rpm 8MB Cache硬盘X2;具有集成双千兆以太网。
⑵. 支持移动的短信报警模块1块;
⑶. 800×600×2260(W×D×H)Z44驼色,最大静载达500KG,移动承载350KG的设备机柜1架;
⑷. 包含系统应用软件及系统客户端软件的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1套。
1.1.2监测系统界面要求
1.1.2.1 浏览器要求
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需支持主流浏览器: chrome,firefox ,IE9及以上版本。其中左侧菜单栏可隐藏,系统配色可调。
1.1.2.2输电线路筛选过滤
可以根据电压等级、维护班组、线路负责人、项目编号、厂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条件,对线路进行筛选过滤。界面能够指示设备通信状态,通讯故障时应亮红灯。
1.1.2.3电缆线路示意图
1. 选定输电线路之后,能够显示该线路对应的线路示意图,示意图按照《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绘制。
2. 线路示意图需包括如下的元素:终端接头、终端接地结构、交叉互联结构、直接接地结构。
3. 线路示意图的输电线路的ABC三相,使用不同颜色表示,颜色设置按照《GB5013.1-1997》的规定进行设置。
4. 线路示意图能够显示接头编号或接头名称。
5. 线路示意图中能够显示电缆段的长度,并允许修改该长度。
6. 线路示意图能够以标注块的形式显示每个交叉互联单元,标注出每个交叉互联单元的起始终结点。
7. 在交叉互联单元标注块内,显示“护层环流”、“缆表接头温度”、“振动检测”等不同的操作按钮。
8. 鼠标移动到交叉互联单元标注块内的按钮上之后,在线路示意图中显示相应按钮对应的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示意。
9. 线路示意图能够自适应的方式显示为一屏或者两屏长度,当交叉互联单元数目少于4个的时候,线路示意图显示在一个屏幕内;当交叉互联单元多于4个的时候,线路示意图显示为可以左右拖动的两屏内。
10.线路示意图显示为两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鼠标左右拖动线路示意图进行浏览。
11.在页面的相应传感器按钮点击,应能显示现场工程安装照片。
1.1.2.4曲线图显示
1. 能够在线路示意图上方显示每个交叉互联单元的曲线图。
2. 曲线图可选类型包括:金属护层环流、温度综合曲线、环流-温度综合曲线、综合护层环流比对、环流趋势、振动强度、振动-环流突变曲线、暂态录波(支持浏览器下载录波文件)。
3. 曲线图显示于线路示意图上方,并与交叉互联单元标注块宽度一致,与交叉互联单元边界对齐。
4. 曲线的图示采用复选框或者下拉框的形式,能够显示该交叉互联单元内任意或所有的指定类型的曲线。
5. 综合环流比对能够以复选框或者下拉框形式显示线路示意图上的所有交叉互联单元的编号,能够显示多个交叉互联单元的特定环流的比对结果。
6. 双击曲线图,可以全屏显示该曲线图,便于进行精细化分析;全屏之后,在曲线图双击可以返回主界面。
7. 对于单个曲线图,可以通过鼠标对曲线图进行滚轮放大、缩小和拖动操作。
1.1.3应用平台功能要求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设置在监控中心,是实现系统运行、调度、管理、监测等各项应用需求的主要载体。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
⑴. 系统应用平台应满足大数据量采集的实时响应需求,支持RAID1磁盘阵列技术,数据实时互备份,保证用户数据安全,确保平台连续、稳定、安全的工作。
⑵. 具备人员组织架构设置功能、具备线路信息设置功能、具备设备信息设置功能、具备实时数据记录及分析及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具备故障分级报警(短信及邮件通知)及人工备注警报信息的功能、具备人工报警复位的功能、具备终端数据流量提醒功能。
⑶. 具备数据统计分析报表自动生成功能。
1.1.4应用平台性能要求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应采用分布处理,分散控制的实时监控理念,以先进、成熟的技术来架构各个子系统,能使其安全平稳的运行,有效的消除各系统可能产生的瓶颈并通过合适的设备保证各子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组建各子系统,直到总系统,均严格履行模块化结构方式,以满足系统功能扩充、运行设备的替换、维护,确保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不同功能的监控系统整合在同一平台上,避免出现“不同功能的监控子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在综合监控系统当中,做到“同一平台、同一主机”实现多种综合监控功能,平台应具备很强的开放性。
系统界面应整合其他平台的服务器访问地址,支持文件快速导入数据。
1.2应用平台报表(告)生成功能
1.2.1设备工作状态统计报表
⑴.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应能生成Excel格式的设备工作状态统计报表,生成全部监测设备的周、月、季、半年、年度、多年的工作状态(正常及故障)统计表;
1.2.2护层监测状态图表及报表
可打印及下载(含批量)任一线路的环流+(环流/电流)的时间曲线图及周、月、季、半年、年度、多年的统计表。
1.3告警阈值设定
支持通过浏览器远程单独配置每台就地装置的告警阈值,能够实现每台装置的差异化参数配置。
1.4集成式护层电流采集装置
1.4.1配置要求
⑴. 护层电流采集装置安装在地下1.6米工井内,长期水浸泡工作,因此该装置电装盒应采用壁挂式外壳结构设计,防护等级应达到IP68标准。
⑵. 护层电流采集装置应具备每相电流及事故回流线电流数据采集,具备电缆温度、接头温度、振动传感器信号采集功能。
1.4.2功能及性能要求
护层电流采集装置应用于电力电缆护层接地电流、电缆接头的温度、振动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采集装置计算出电流有效值,将数据传送到远程服务器。
数据信息由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应用平台统一处理;所需工作电源由投标方自行解决,站内服务器等设备可由变电站配电屏供电,站外设备电源由电缆线行周围公共配电箱接出,电表报装、电源线敷设、电费代扣等业务由投标方负责完成。
1.5 CT电流传感器
1.5.1配置要求
CT电流传感器整体应采用钳入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外表应采用抗腐蚀工艺处理。
1.5.2功能及性能要求
CT电流传感器应用于护层电流暂态录波实时展示、电力电缆护层接地电流数据的耦合,满足线路短路等故障时的瞬态响应。
护层接地电流监测传感器技术要求
2设计和结构要求
1) 单段线路仅在直接接地端每相安装1只CT电流传感器;
2) 在一段环流系统内,每相仅安装一只CT电流传感器:在由交叉互联箱和直接接地箱构成的环流系统内,CT安装在直连接地箱外的接地电缆上;仅由直连接地箱与带保护接地箱构成的环流系统,CT安装在直接接地箱外的接地电缆上。
3供货范围
供货方应提供本期工程范围内金属护层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的全套设备,包括传感器、前端数据处理装置、软件、站端服务器、交换机及所需辅助设备等。供货方应提出详细的清单供招标方认可。
根据产品的技术性能、运行经验,供货方对招标方必须购买的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应有详细说明。
主要设备材料清单见下表,表中所有设备及材料规格、数量仅供招标参考,不仅限于此,供货方可根据本条件书中有关技术要求和经验作必要的细化、修改和补充,最终供货数量待施工图完成后最终确定。
表3.1高压电缆外护套状态监测系统,总配置如下:
四、 试验及其它
1). 本项目进行现场验收(SAT)。
2). SAT验收测试大纲根据项目招标技术文件、投标技术应答书、合同技术协议书等技术文件的内容编写,由投标方编制,招标方审核批准。
3). 投标方应在验收测试前2周提供详细的SAT验收测试大纲,大纲应提供所有现场验收的细则,细则指定的实验项目以及达到的性能指标不得小于本技术协议要求。招标方有权提出一些合理的特殊测试,并保留对大纲的修改权力。大纲经双方确认生效以后,招标方人员对验收的认可签字并不解除投标方对合同的保证负责。
4). 投标方将负责对现场安装和测试进行指导,投标方的工程师将协助进行现场试验验收。
5). 在现场验收完成后20天内,双方的代表将签署验收报告。
6). 验收计划由投标方准备,交给招标方审查同意。
7). 为有利于系统的安装、投运和测试,投标方应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
8). 在现场安装、投运及验收过程中,投标方应对损坏的设备负责。
9). 备品备件、文档资料均作为验收的一部分。
1型式试验
在SAT测试完成后的二十天内,投标方应提供四份测试报告的副本,每份报告至少包括以下的内容:
1). 设备说明。
2). 报告编号、日期。
3). 设备的项目编号、数量及顺序号。
4). 测试的时间、地点及方法。
5). 测试环境。
6). 试验数据包括表计型号、读数、测试点的位置、数据打印出的结果及有关图形等
7). 测试合格的标准。
8). 测试人员名单。
9). 负责人签字。
2出厂试验
(1). 设备运到现场安装完毕,招标方应通知投标方人员到场参加设备调试。
(2). 在调试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元器件损坏或不正常工作情况,投标方应负责更换。
3现场交接试验
(1). 现场验收应在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设备准备投入试运行时进行,并出具书面测试报告。
(2). 现场验收应在工厂系统试验完全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3). 在验收开始前二周相应的安装调试单位应提出SAT验收大纲供招标方认可,投标方予以配合。
五、技术文件
1投标方向招标方提供确认图纸及资料
(1).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框架图;
(2).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3). 传输采集装置结构尺寸图;
(4). CT电流传感器结构尺寸图;
以上图纸在技术协议签定后15天内提供,满足设计要求;图纸提供后,必要时召开设计联络会,确认图纸。供确认图纸及资料一式两份,包括电子版的CAD图形文件(AutoCAD2004或以下版本)。
2中标厂家提供图纸及资料
(1).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框架图;
(2).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3). 传输采集装置结构尺寸图;
(4). CT电流传感器结构尺寸图;
(5).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终端装置安装大样图;
(6). 电缆金属护层环流监测系统的安装施工工艺;
(7). 装置使用说明书、安装作业指导书,包括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安装调试作业指导、关键质量控制点、质量管理措施和相关工艺的指导性文件;
(8). 专用工具及辅助使用说明书;
(9). 出厂产品出厂试验报告;
(10). 其它相关资料。
3系统说明书
投标方提交的设备本体及辅助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均应为中文或中英文对照,提供本体及主要辅助设备说明书的电子文档(.pdf格式)。安装使用说明书中应包括装置设备原理、安装、巡视、检修周期及项目等内容。
六、现场服务
乙方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首次试验,培训试验人员,负责现场的验收等。在设备使用中,如发生问题,乙方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维修服务。
1、甲方工作
1)甲方向乙方提供有特殊标准的设备技术文件。
2)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甲方为乙方现场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
3)设备制造过程中,甲方可派出到乙方进行监造和验收,乙方积极配合。
2、工作安排
1)如果需要可以召开设计联络会或其他形式解决设计制造中的问题。
2)文件交接有文件交接记录,设计联络会有会议纪要。
3)乙方提供的设备及附件的规格、参数或配置如有变化时,及时书面通知甲方,并征得甲方认可,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将由乙方承担。
七、设备验收及检验
1、货物到达目的地后,乙方应派专人及时到现场,与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代理人一起对货物的包装、外观及件数进行清点检验。如发现有任何不符之处经双方代表确认属乙方责任后,由乙方处理解决。当货物运到现场后,甲方应尽快开箱检验,检验货物的数量,规格和质量。如检验时,乙方人员未按时赴现场,甲方有权自行开箱检验,检验结果和记录对双方同样有效,并作为甲方向乙方提出索赔的有效证据。
2、现场检验时,如发现设备由于乙方原因(包括运输)有任何损坏、缺陷、短少或不符合合同中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时,应做好记录,并由双方代表签字确认,确认记录双方各执一份,作为甲方向乙方提出修理和/或更换和/或索赔的依据;如果乙方委托甲方修理损坏的设备,所有修理设备的费用由乙方承担;如果由于甲方原因造成损坏或短缺,乙方在接到甲方通知后,应尽快提供或替换相应的部件,但费用由甲方自负。
3、乙方如对上述甲方提出修理、更换、索赔的要求有异议,应在接到甲方书面通知后一周内提出,否则上述要求即告成立。如有异议,乙方在接到通知后二周内,自费派代表赴现场同甲方代表共同复验。
4、如双方代表在检验中对检验记录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可由双方委托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双方权威检验机构联合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对双方都有约束力,检验费用由责任方负担。
5、站内服务器可通过电网内部网络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广东电网公司电科院远传所、东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中标厂家需无偿配合东莞供电局的综合性在线监测平台的数据接入、整合工作,实现系统间的无缝衔接。
八、包装、运输和安装
1包装
(1)设备制造完成并通过试验后应及时包装,否则应得到切实的保护,确保其不受污损。
(2)所有部件经妥善包装或装箱后, 在运输过程中尚应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免散失损坏或被盗。
(3)在包装箱外应标明招标方的订货号、发货号。
(4)各种包装应能确保各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不致遭到损坏、丢失、变形、受潮和腐蚀。
(5)包装箱上应有明显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2008)。
2运输
(1)整体产品或分别运输的部件都要适合运输和装载的要求。
(2)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
(3)订购的新型产品除应满足本技术协议外,投标方还应提供产品的鉴定证书。
3安装指导
(1)投标方应保证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工艺、材料等(包括投标方的外购件在内)均应符合本技术协议的规定。若招标方根据运行经验指定投标方提供某种外购零部件,投标方应积极配合。
(2)投标方应遵守本技术协议中各条款和工作项目的ISO900、GB/T1900质量保证体系, 该质量保证体系已经过国家认证和正常运转。
(3)屏柜内的各种元件,应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制造厂家的产品。
(4)质保期间,因制造质量问题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投标方应免费为招标方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附:电缆铝护套接地方式示意图(S4153S-D0400-03)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