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技术规范 正文 技术规范

“三跨”可视化工作实施方案-运检二〔2017〕157号

四川桂丰源科技 2018-04-06 22:18:58 技术规范 6396 ℃ 0 评论

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
运检二〔2017〕157号
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


    

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图像在线监控装置 请点击  http://www.jianxiuren.com/keshihua/tongdao 



《“三跨”可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
为及时准确判断“三跨”状态及“三跨”对被跨越物的影响程度,国网运检部制定了《“三跨”可视化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输电线路“三跨”视频监测装置应符合《输电线路“三跨”视频监测装置技术规范补充要求》,并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功能检测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
二、输电线路“三跨”图像监测装置应符合《输电线路“三跨”图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补充要求》,并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三、2018年1月1日起,中国电科院应具备开展“三跨”视频监测装置功能检测和型式试验检测能力。中国电科院应将“三跨”视频监测装置检测业务纳入CNAS、CMA认证体系。
四、输电线路非“三跨”区段可视化工作可参照执行。

国网运检部
2017年12月6日


“三跨”可视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及时准确判断输电线路“三跨”状态及对被跨越物的影响程度,国网运检部组织全面开展“三跨”可视化工作,实现跨越高铁区段故障快速定位、视频监测、定位与视频联动,以及其它跨越区段状态监测。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功能
跨高铁区段:故障发生后,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快速故障定位,判断故障区段是否属于跨高铁区段,如判断位于跨高铁区段(一般考虑定位误差1基杆塔),管控平台联动触发视频监测装置,调取现场实时视频,直接推送画面,判断跨高铁区段状态及对被跨越物的影响程度,同时可调取故障发生时刻前后时间段(或指定时间段)视频,结合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辅助判断故障原因。
其它跨越区段:故障发生后,通过管控平台调取现场实时视频或者抓取现场图像,判断跨越区段状态及对被跨越物的影响程度,同时可调取故障发生时刻前后时间段(或指定时间段)视频/图像,辅助判断故障原因。
二、工作内容
1.跨高铁线路应安装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范围应涵盖跨越段;跨高铁区段跨越塔应安装视频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应具备夜视功能及存储功能。其它跨越区段应安装视频监测或图像监测装置。

2.视频监测装置要求应符合输电线路“三跨”视频监测装置技术规范补充要求(详见附件1);图片监测装置应符合输电线路“三跨”图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补充要求(详见附件2)。
3.总部管控平台实现所有跨高铁段故障定位与视频监测联动,以及全部跨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视频或图像监测;省公司管控平台实现范围内跨高铁段故障定位与视频监测联动,以及范围内全部跨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视频或图像监测。
4.相关装置和系统应接入内网,满足安全接入要求。
三、工作安排
(一)2017年首批分布式故障诊断及监测装置接入6月底前,国网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首批105套“三跨”视频监控信息安全接入内网运检管控系统,实现故障诊断装置信息联动视频监控终端功能(详见附件3)。
6月底前,国网山东电力618套图像监测装置接入内网运检管控系统,具备监测跨越区段状态功能。
(二)2017年其他视频及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接入8月底前按照《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装置通讯数据规约(详见附件4),完善分布式故障测距装置的技术规范书,严把分布式故障测距装置质量关,确保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的装置都能接入分布式故障测距系统。
11月底前完成17个省份2017年度“三跨”区段故障诊断装置及视频监控装置技改大修项目,总计687处,接入总部运检管控平台,与故障快速诊断信息联动;完成国网山东电力1226套图片监测装置接入智能管控平台。
(三)2018年分布式故障诊断及监测装置接入各单位应完成不低于本单位2/3跨高铁区段可视化工作,并按照成熟的接入方案,完成安装及接入工作。
(四)2019年分布式故障诊断及监测装置接入完成所有跨高铁区段的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和视频监测装置安装及接入工作,完成所有其它跨越区段视频或图像监测装置安装及接入工作。


附件:1.输电线路“三跨”视频监测装置技术补充规范
2.输电线路“三跨”图像监测装置技术补充规范
3.输电线路“三跨”区段视频监测装置规模
4.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装置通讯数据规约


附件1
输电线路“三跨”视频监测装置
技术补充规范
一、功能要求
1.支持《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企标接口B的要求,支持接入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内网统一视频监控平台;
2.装置具备电量与负载分级管理功能,可根据当前蓄电池电量、功耗等调整工作模式,支持将电压、电流、电量等叠加显示在实时视频画面上,并同步接入至信息内网统一视
频监控平台;
3.支持动态调整分辨率与帧率,并根据网络情况实现动态调整并回传;
4.支持夜视功能,满足夜间监控需要,夜视是否开启可通过远程控制,需与统一视频平台做接口对接;
5.支持前端24小时连续录像功能,录像文件按10分钟频度存储,录像采用循环覆盖方式(即存储空间录满后,自动覆盖早期录像文件),存储容量可满足5天以上历史录像
要求;
6.支持录像检索与调阅,主站系统可至少同时检索与调用4路以上前端不同时段录像;
7.支持云台控制功能,云台支持上、下、左、右移动及步长、速度等控制;镜头支持变倍调节控制;
8.支持NTP协议校时。


二、性能要求
1.视频分辨率:≥720P;
2.存储容量:≥5天;
3.最低照度:≤0.01Lux/f1.2;
4.整机峰值功率:≤8W;其中,控制主机功耗≤3  W 球机功耗(不启动云台和夜视情况下≤5W)
5.装置运行温度范围:-40℃~+70℃;
6.装置外壳及安装附件要求:应采用304及以上的不锈钢级别,防护等级应满足IP65及以上的要求;
7.电磁兼容:应满足Q/GDW1560.2要求。
三、安全要求
1.需内置安全加密芯片,实现对接口B信令的加密传输,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需接入公司安全接入平台。
四、供电要求
1.采用太阳能供电,支持无光照条件下不少于7天连续供电;
2.电池容量:≥200AH;
3.太阳能板功率:≥360W,安装于杆塔;
4.应根据当地十年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选择电池,并进行抽样检验,电池选型应参照Q/GDW11093执行。
五、通信要求
1.不具备有线网络传输条件的,应采用4GAPN专网传输,视频装置需内置4G通信模块;
2.4GAPN通信流量套餐应按每月不小于18GB配置。
六、接入测试要求
1.需通过安全接入平台和统一视频监控平台接入功能测试,并取得有效的测试报告。
2.需完成型式试验及电磁兼容测试,并取得有效的测试报告。


附件2
输电线路“三跨”图像监测装置
技术补充规范
一、功能要求
1.监测装置拍摄的图片数据应按统一的数据规范接入信息内网,并接入运检管控平台。
2.监测装置应具备主动拍照和后台系统远程控制拍照的功能。
3.监测装置应具备图像循环存储功能,在每分钟拍摄一张照片的条件下,监测装置应满足2小时照片存储的要求。
4.监测装置拍照周期和图片上送周期可自由设置。
5.监测装置采用星光级或月光级低照度镜头,最低照度应小于等于0.01Lux/F1.2;白天照片应大于等于500万、夜间照片应大于等于200万像素。
二、供电要求
1.采用太阳能供电,支持无光照条件下,每30分钟拍摄一张照片,电池可以支撑连续供电20天。
2.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0年,且安装时能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调整。
3.供电系统应满足环境温度-25℃至+45℃、工作温度-35℃至+70℃要求。
三、通信要求
(1)通信方式应满足电信、联通、移动网络自适应要求,至少支持一个运营商的4G网络,并可根据现场网络情况选择安装运营商。
(2)可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采用无线时,应采用APN专用通道,且关键数据应采用加密算法加密后再传输。
四、安装要求
(1)监测装置应符合标准化、小型化、低功耗设计要求,整机质量(含配件)不大于12千克,便于现场安装。
(2)监测装置应能适应角钢塔、水泥杆、钢管杆(塔)等不同类型杆塔的安装要求。
(3)监测装置安装应整齐、牢固,安装方式、位置应不影响正常检修维护,不应破坏原有塔材及镀锌层。
(4)监测装置外接线缆应从铁塔内侧走线,并采用专用线夹固定,每隔0.5m应有一个固定点,且不应留有余缆。监测装置的安装高度、拍摄角度应根据具体监测环境现场调整,图像能够清晰全面反映监测内容。


 
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7年12月6日印发


本文标签:技术文章技术规范输电线路三跨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 四川桂丰源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蜀ICP备17044186号-1 |网站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