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817-2013 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全文PDF有39页,限于篇幅大小,本文只特写部分核心内容,需要全文PDF文件加QQ2397005300索取。
前言
为规范公司系统的电压监测仪检验工作,明确电压监测仪检验类型和周期、检验条件、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抽检方法及检验结果的处理等内容,指导公司系统各单位正确检验电压监测仪,保证电压监测数据准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陕西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守谦、苗竹梅、刘伟、程贤芳、王昀、郝伟
本标准2013 年3 月首次发布。
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压监测仪的检验类型和周期、检验条件、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抽检方法、检验结果的处理及主要检验设备等。
本规范适用于具有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所引起的电压偏差进行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电子式仪表或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828.2—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 部分: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
GB 4793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
GB 6593 电子测量仪器检验规则
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检测设备通用要求
DL/T 500—2009 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
DL/T 980—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98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SD 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
Q/GDW 376.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所列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都适用于本规范。
3.1 电压偏差 deviation of voltage
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其电压变化率小于每秒1%时的实际电压值与系统标称电压值之差。
3.2 整定电压(标准)值(Ub)voltage limiting
在电力系统的电压监测点或各电压等级的用户受电端的电压监测点装设的电压监测仪,其整定电压值即为按照GB/T12325 和SD325 规定的电压允许偏差的上限电压标准值和下限电压标准值。
3.3 起动电压(Uq) the exact voltage when exceeding limit
刚好驱动电压监测仪超限计时,并使相应的超限指示仪稳定显示时的被监测电压值。
3.4 整定电压值基本误差(rz) error of voltage limiting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压监测仪上、下限整定电压的起动电压Uq 和相应的整定电压(标准)值Ub之差与整定电压(标准)值Ub 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4 检验类别和周期
4. 1 检验分类:选型检验、验收检验和周期(首次)检验。
4. 2 选型检验:确定拟选用的电压监测仪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其批准时型式所规定的要求。应对每一个厂家每一个型号的电压监测仪进行随机抽检,试品数量3 台,按照表1 所示的检验项目检验。
4. 3 验收检验:按照国家、行业的标准进行检验,对生产厂商提供的同一批次部分产品进行抽检,若抽检的样品经检验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则此批次产品可接受,否则拒绝接收。电力用户应按照抽检方法GB/T2828.2—2008 进行样品抽样,按照表1 所示的检验项目检验。
4. 4 周期(首次)检验:确定电压监测仪自上次检验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后,其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要求。首次检验时应按照表1 的检验项目检验所有到货的电压监测仪;周期检验则应将运行中的监测仪按周期拆下送试验室检验,周期检验的间隔为1~3 年
5 检验条件
5. 1 检验标准仪器或装置的要求
5. 1. 1 标准电压表及试验电源装置
5. 1. 1. 1 标准电压表极限误差≤0.1%。
5. 1. 1. 2 试验用交流电压装置的电源稳定度≤0.05%(1min)。
5. 1. 2 标准电源(表源一体)的电源稳定度≤0.05%(1min)。
5. 1. 3 标准计时装置的标准时钟的频标误差≤0.1 秒/天。
5. 1. 4 标准计时器也可采用GPS 的标准时钟作为时钟的标准。
5. 2 检验环境条件
检验电压监测仪时的环境条件及其偏差允许值应不超过表2 的规定。
6 检验标准
6. 1 外观要求
6. 1. 1 电压监测仪的面板应整洁,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字迹应清楚醒目,各
显示器件及调整器件安装得当。
6. 1. 2 电压监测仪外表面应光滑且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和涂复层剥落等现象。
6. 2 技术指标
6. 2. 1 在被监测额定电压Un(1±20%)范围内,电压监测仪电压最大相对误差、整定电压的上(下)限值基本误差和综合测量误差应满足表3 要求。
6. 2. 2 电压监测仪内时钟误差每天不大于±1s 或每年不大于±5min。
6. 3 基本安全要求:
6. 3. 1 绝缘电阻测试
监测仪绝缘电阻不低于5MΩ,测试时间不得少于5s。
6. 3. 2 介电强度
电压监测仪被试部位应能承受表4 规定,测试过程中应无击穿与闪络现象发生,测试后,监测仪应能正常工作,存储的信息无变化。
6. 3. 3 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不超过0.4mA(交流有效值)。
6. 3. 4 安全要求
6. 3. 4. 1 监测仪上的标记应符合GB4793.1 的有关规定。
6. 3. 4. 2 监测仪在极限温度下,应能保持正常工作24h,其主要性能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6. 3. 4. 3 监测仪的外部结构应符合GB4793.1 的有关规定。
6. 3. 4. 4 监测仪发生故障时易变成带电的可触及导电件,应与保护接地端作直接连接,并保证导电良好。
6. 4 电压监测仪的功能要求
6. 4. 1 电压监测仪对被监测电压采用有效值采样,每秒至少1 次,并作为预处理值贮存,1min 作为一个统计单元,取0 秒时刻开始的1min 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均值,作为被监测系统的即时实际运行电压,不足1min 的值不进行统计计算。
6. 4. 2 电压监测仪根据实际运行电压(1min 平均值)及被监测电压额定值、整定电压上限值和整定电压下限值来统计日(月)电压监测数据,包括总运行统计时间、越上限累计时间、越下限累计时间、电压合格率、电压越上限率、电压越下限率、电压最大值及其发生时间、电压最小值及其发生时间。
6. 4. 3 电压监测仪月统计数据默认自然月为统计时间,可以设置1 日至28 日中任意一天为月统计结算日,月统计时间为月统计结算日的当日零点至下月的月统计结算日当日零点止。
6. 4. 4 通过电压监测仪的按键能调显实时电压、电压合格率、电压越上限率、电压越下限率,前一日及当日的电压监测日统计数据、前一月及当月的电压监测月统计数据、电压监测仪的生产序列号、通信模块的通信状态以及与状态接入控制器的连接状态、前一月及当月的告警事件信息记录,电压监测仪刷新周期为2s,显示值至少为5 位有效数字,小点数后显示2 位。
6. 4. 5 具备预置被监测电压额定值、整定电压上限值和下限值、典型日、月统计日、日期、时间、事件主动上送标记,包括来电、停电(含异常失压)、电压越限与复归事件等参数,整定电压调节范围应满足被监测的额定电压Un(1±10%)的要求,对可预置整定或任意设定的控制键,必须加装闭锁装置或采取加密措施。
6. 4. 6 应有自测试、自诊断功能,应具备软硬件双重看门狗,一旦发生软件运行紊乱或硬件异常,应能在60s 内重新复位,并不丢失存储的数据,一旦失去工作电源,上电后应自动恢复运行, SIM 卡欠费停机时,续费充值恢复正常后,应能自动恢复远程无线通信功能。
6. 4. 7 监测仪与其配套的管理软件系统应能按要求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存储、分类、查询及形成并打印输出各类统计报表:能查询指定日的日统计数据、日整点数据、能形成并打印输出日电压报表;能查询按统计年月分类汇总统计的各监测点的月统计数据,并能形成并打印输出月报表。
6. 4. 8 失电保护时间不少于72h。
6. 4. 9 电压监测仪的通信数据:通信数据应包括读表号、电压的上下限整定值、电压瞬时有效值、当天的统计数据、电压越限报警信号、读和设置内部时钟、清零、典型日等信息,其它内容可根据需要而定。
6. 4. 10 应具有RS232 接口,并具有以太网接口、GSM 短信、GPRS 无线网络或RS485 接口等多种通信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接口方式,能与主站组成在线电压监测系统。
6. 4. 11 电压监测仪应支持远程和本地升级,软件升级应保证电压监测仪内的数据安全,确保数据格式兼容,软件升级失败时应自动恢复至上一版本并恢复运行,软件升级完成后应能自动开始转入正常运行。
6. 4. 12 对于GSM 短信型电压监测仪应具有防盗打和屏蔽外部垃圾短信的功能。
6. 4. 13 一旦失去工作电源,电压监测仪应具有与状态接入控制器通讯三次完成停电事件上报和随后24 小时内的定时上报数据的能力,能保持内部时钟运行168 小时,不丢失并保存各项设置值和记录数据。
6. 4. 14 应至少保存最近45 天内每天的电压监测日统计数据;应至少保存本月及上月的电压监测月统计数据;应至少保存最近45 天被监测的实际运行电压(1min 平均值),存储的间隔5min;应至少保存本月及上月的电压越限、越限复归事件记录。
6. 5 环境试验要求
环境试验要求如表5 所示。环境试验结束后,对监测仪进行目测检查,应无锈蚀、裂纹、涂覆层剥落等损伤;文字和标志应清晰;控制机构应灵活;紧固部位应无松动;塑料件无起泡、开裂、变形;机械构件应无破裂、明显变形;电气部件应无明显位移或脱落。环境试验结束后,按有关项目规定的要求进行性能特性测试,其结果应符合6.3、6.4 中的有关规定。温度试验(如高寒地区)有特殊要求时,按照需求进行试验。
6. 6 功耗测试
在正常使用未通信条件下,电压监测仪自身的功率损耗不大于5VA;通信时功率损耗不大于12VA。
6.7 电磁兼容性(EMC)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等EMC 试验方法应参照GB/T17626 系列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试验。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严酷等级采用4 级,其它抗扰度试验严酷等级均采用3 级。试验时允许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正常工作后存储的信息和设置参数无变化,性能在技术规范内正常,试验后电压监测仪电压最大相对误差、整定电压的上(下)限值基本误差和综合测量误差应满足表3 的要求。
6. 8 通信试验
6. 8. 1 本地通信规约应符合DL/T645 的要求;与主站通信规约应符合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和Q/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一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要求。对于采用特殊要求通信规约的电压监测仪,应参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测试。
6. 8. 2 数据采集成功率不低于97%,周期采集成功率不低于99.5%。
6. 8. 3 比特差错率≤10−6。
6. 8. 4 各种类型信息的响应时间要求:
——重要信息(如重要状态信息)巡检时间≤15min;
——常规数据召测和设置响应时间(指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15s;
——历史数据召测响应时间(指主站发送召测命令到主站显示数据的时间)≤30s;
——用户事件响应时间≤30min。
6. 9 采样时间试验
电压采用有效值采样,采样周期每秒至少1 次,1min 做为一个统计单元,取1min 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均值,做为代表被检测系统即时的实际运行电压。
7 检验方法
7. 1 外观检查
电压监测仪处于非工作状态,用目测法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第6.1 条的要求。
7. 2 准确度测试
7. 2. 1 基本测量误差试验
达到通电预热半小时后,按照电压监测仪额定电压值的80%、100%、120%试验点(至少三个试验点)进行测试,在每个测试点等待测试电压稳定后,至少读取两次测量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监测仪电压测量误差检验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接线图见图1 和图2 所示。
7. 2. 1. 1 比较法
用比较法检验电压监测仪的连线如图1 所示。
《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编制说明
1. 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电压监测仪的选型检验、验收检验及周期(首次)检验等相关要求,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信息的需要,提高电压监测系统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公司系统经营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2009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的通知国家电网科字(2009)217 号把《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列入了国家电网公司2009 年企业标准修订计划。
通过制定《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提升电网的电压合格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规范电压监测仪的检验工作,明确电压监测仪检验类型和周期、检验条件、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抽检方法及检验结果的处理等内容,指导系统各单位正确检验电压监测仪,保证电压合格率以及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 编制主要原则
1)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2) 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分析各网省公司对电压监测仪系统的技术需求,充分了解各网省公司电压监测系统建设现状及检验方法等。
3) 认真研究现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4) 坚持集中公司系统人才资源优势,整合、吸收公司系统各单位先进的管理要求和发展思路,体现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理念。
5) 规范电压监测仪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抽检方法、结果处理等相关内容,切实指导电压监测仪的采购和检验工作。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规范为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参考了行业标准DL/T 500—2009《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和部分电能表的检定规程和规范。本规范涵盖DL/T500 的所有试验项目的内容,增加了对工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秒脉冲试验、采样时间试验、通信试验、抽检方法等内容。本规范是电压监测仪进入电网系统
和电力用户采购和后期检验环节的检验标准。
4. 主要工作过程
1) 标准编制
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将《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的起草制定工作委托给陕西省电力公司,在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参与下,陕西省电力公司于2009 年完成了《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并报送国家电网公司审查。
2) 征求意见
2011 年2 月22 日,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下发《关于征求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意见的函》生技改函[2011]19 号),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组织对《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公司系统进行征求意见,公司系统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对陕西省电力公司起草的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共收集到24 个单位的反馈意见共计242 条意见和建议,陕西省电力公司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讨论,确定了采纳修改的内容,形成了“国网系统反馈意见汇总及答复”和“送审稿”。
3) 项目评审
2011 年7 月29 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一次企业标准《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审查会,来自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生技部、中国电科院、浙江电科院、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湖北、河南、江西、黑龙江、陕西电力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的专家参加会议,听取了陕西电力公司对标准编写情况及内容的汇报,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规则》、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电网科[2011]436 号),对《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全面审查,提出了修改意见,按照本次会议精神第二次对规范做了部分章节的调整,并形成“报批稿”。
2011 年12 月28 日至29 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二次企业标准《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审查会,经各位专家评审,认为《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报批稿)填补了国内电压监测仪检验方面的空白,检验项目完整、方法科学,实用性强,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查。
4) 标准送审
2011 年8 月1 日至8 月15 日,邀请公司系统的专家对“报批稿”进一步完善。12 月28 日至29 日,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组织,审议通过了《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标准“报批稿”。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DL/T600—2001《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和国网公司文件“关于印发《国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制。标准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1. 目次;
2. 前言;
3. 标准正文共10 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检验类别和周期、检验条件、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抽检方法、检验结果的处理、主要检验设备。
4. 附录为资料性附录,分为四个部分:选型检验报告格式、验收检验报告格式、周期(首次)检验报告格式和电压监测仪检验项目明细表。分别给出了检验报告的格式和技术要求等,检验项目明细表便于检验者查阅要求和试验方法。
6. 条文说明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由于电压监测仪适用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缓慢变化引起的电压偏差的监测,故没有将GB/T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1)列入。
2. 术语和定义
本技术规范新增加了几个术语:严酷度等级、数据采集成功率、周期数据采集成功率、电压最大相对误差。考虑到电压检测仪不仅是一个计量电压量值和计量时间量值的计量器具(电压量和时间量均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也就是说这两个量要纳入到量传体系中)而且是个通信设备,故增加了数据采集成功率;严酷度等级是电磁兼容试验中重要的试验指标,故本次也对其做出了定义。
3. 检验类别和周期
规定了三个检验类型:选型检验、验收检验和周期(首次)检验。选型检验是对从没有在电力系统中使用过的电压监测仪的全性能做检测,类似于国家标准中的型式试验;验收检验是针对电网企业或电力用户采购环节的交接试验,本章规定了验收检验的抽检方法和试验项目;周期检验适用于在监测仪首次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后续检验。选型是对某个型号电压监测仪做检测;验收检验是对新购置的某批次监测仪做检测;周期(首次)检验是针对某一块监测仪做首次安装前和使用后达到一定时间的检测。
4. 检验条件
规定了电压量值和时间量值的标准要求,规范了检验时环境条件及其偏差允许值。
5. 检验标准
绝缘电阻测试增加了测试时间的内容,在以前的规范中没有明确,本规定对其做出规范。
本标准中不能穷尽各个厂家的所有电压监测仪的功能要求,只对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关注的功能要求做出规定,其他功能也可以参照电压监测仪技术规范提供的方法做。
6. 检验方法
准确度测试给出了两种方法:比较法和标准电源法。考虑到有的交流电源仅提供电压输出而没有量值指示,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用到标准电压表,以获取电压量值;对于表源一体的交流电源则可以直接读取电源输出的量值作为标准。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电压量值均应溯源到国家基准。
对于电子产品温度是影响其准确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故要对电压监测仪在实验前要求预热,要求在检验前预热达到参比条件后,检测结果才具有可重复性和复现性。
时钟检定方法中规定了两种方法:采用连续走时和测量秒脉冲两种方法。由于有些电压检测仪不提供内部时钟脉冲,故没有手段对其时钟误差做定量的检定,本技术标准给出了连续走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多块监测仪同时做测试,由于现在GPS 的时钟精度较高且稳定不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是比较理想的时钟标准。用时间频率测量仪器或日计时误差测量仪是针对具有秒脉冲输出的电压监测仪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能测量出电压监测仪的日计时误差,是比较快速的方法。
7. 本技术标准中的附录A~C 给出了三种检验的报告格式,属于资料性附录,可以根据各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适当修改,以利于用户的不同需要。
本文标签:QGDW1817-2013电压监测仪检验规范电压监测仪技术规范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