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输电电缆检修 正文 输电电缆检修

电电缆巡视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四川桂丰源科技 2019-09-10 12:21:04 输电电缆检修 2930 ℃ 0 评论

1  输电电缆巡视

电缆线路巡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情况,近距离对线路进行观测、检查、记录的工作,及时发现线路设备本体、附属设施以及线路保护区出现的缺陷或隐患,并为线路检修、维护及状态评价等提供依据。


1.1 电缆巡视的主要内容

1.1.1 通道


(1)线路走廊检查电缆线路的保护区路面有无被挖掘的痕迹,是否有钻探、钻孔(桩) 作业;是否有打地极等施工;电缆保护区内、外是否有非开挖施工标记。
(2)向施工单位书面交底过程中的对象是否对应,措施是否落实。
(3)电缆沟及盖板是否完整。
(4)电缆保护区内是否有堆放垃圾、矿渣、易燃物、易爆物;倾倒酸、碱、盐及其它有害化学物品;兴建建筑物或种植树木、竹子。
(5)电缆线路标志物是否完好、明显。
(6)沿布图标示的参照物是否有变化。


(7)电站内的电缆层、竖井的电缆敷设布置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8)工井、隧道、电缆夹层内的电缆与支架或金属构件处有无磨损或放电迹象;衬垫是否失落;电缆及接头位置是否固定正常;电缆及接头上的防火涂料或防火带是否完好。
(9)通过桥梁的电缆保护管或槽有无脱开或严重锈蚀等;桥梁上的航标警示灯是否完好;对装设在上下桥和桥梁伸缩缝处的连接装置和电缆,应进行外观检查;如装置有具体检查要求的,按要求进行。



1.1.2 临时保护通道

(1)电缆保护区非永久性异动技术交底表的内容与现状是否相符;
(2)电缆保护设施是否正常;
(3)电缆本体是否破损;
(4)警示标志是否缺失。
1.1.3 电缆本体
(1)对于通过桥梁的电缆,桥架两端电缆是否拖拉过紧;
(2)沿线电缆有无异常。

1.1.4 中间接头

(1)中间接头(未填埋)是否过热。
(2)中间接头(未填埋)是否渗胶或漏油。
(3)接头井是否完好,盖板是否缺失或损坏。
(4)中间接头外观是否正常,摆放是否合理,接头两端的电缆是否平直,固定措施是否妥善,标示牌是否完好。
(5)充油电缆塞止接头支撑绝缘子或与构件绝缘部分的零件,有无放电现象。
(6)中间接头(填埋)的填沙是否缺失或异常。

1.1.5 终端头

(1)有无发热,绝缘油渗漏。
(2)终端是否正常,套管表面有无放电痕迹。
(3)引线和连接点是否有松动或发热现象。
(4)引线形状有无变形,带电距离是否满足。
(5)相序标志是否明显。
(6)电缆铭牌是否正确、完好。
(7)对单芯电缆测量并记录终端各相接地线电流。

(8)电缆终端套管有无开裂。
(9)终端构架是否牢固。
(10)固定电缆的夹具有无发热。
(11)对有压力的设备,检查并记录其压力;检查设备外表是否完好;检查其油(气)压是否正常;油压系统的压力箱油管路、阀门、压力表是否有渗漏油迹象;信号系统号屏电源是否完好,动作是否正常,喇叭有无声响。

1.1.6 交叉互联及接地系统
(1)交叉互联箱、接地箱是否正常。
(2)接地线及同轴电缆是否正常。
(3)回流线是否正常。

1.1.7 终端站(塔)

(1)终端站(塔)的构筑物结构是否完好,地面是否平整,有无异常;围网是否正常,有无生锈、破损;门是否完好;内部环境是否符合运行要求。
(2)终端站(塔)的防雷、接地系统是否正常;避 雷器应检查套管是否完整,表面有无放电痕 迹;检查并记录放电记录器计数。

1.1.8 工井 工井是否正常
1.2 巡视的要求

线路的巡视是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巡视检查必须到位、全面、认真、细致,并为了线路维修提供依据。线路的巡视必须执行《电力线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巡线主要携带:工具袋、水壶、安全帽、笔、记录本、望远镜、数码相机、移动电话(或对讲机)、药品(蛇咬丸、白花油、止血贴、纱布)等。

1.3 巡视的注意事项
巡视过程中,运行人员应注意调查线路保护区内,是否有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作业,对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施工和行为应及时制止,当线路受到人为外力破坏造成损失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依法要求惩处肇事者。巡视过程必须注意安全,车辆和巡视人员应避免靠近无保护设施的巡视道路外侧,同时要注意山体可能滑坡和头顶跌落石头或枯枝。在山区,要注意山猪、眼镜蛇、青竹蛇、黄峰等动物,避免遭其伤害;在居民区要注意狗的袭击。

2日常巡视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1、按照《高压电缆运行规程》、《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等规定,制定输电线路巡视、维护计划,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2、电缆线路巡查内容包括沿线环境、树木的安全距离、电缆沟盖板、电缆标识、电缆保护管(外露可见部分)、电缆渡槽(桥架、桥涵)、电缆附件、接地装置、电缆终端站(场)、金具、地线及其他设施等。
3、结合线路管控级别,制订差异化运维计划进行检查、巡视,并按照计划要求滚动执行。


3 特殊巡视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特殊巡视的主要项目有护层接地电流、红外测温、防外力破坏、防风防汛、防污闪、避雷器(座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带电测试、局部放电测试。
3.1 护层接地电流
(1)按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电缆外护层进行环流测量。
(2)对交叉互联段的直接接地箱进行重点监测,其它接地箱进行抽查测量。
(3)单回路敷设电缆线路,一般不大于电缆负荷电流值的10%,多回路同沟敷设电缆线路,应注意外护套接地电流变化趋势,如有异常变化应加强监测并查找原因。
在含交叉互联段的电缆线路,安装环流在线监测系统,对直接接地箱进行重点监测;安装有环流在线监测系统的,应按在线监测系统检查周期执行,可不用开展现场护层接地电流测试工作。

3.2 红外测温
(1)按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电缆户外终端、避雷器和非直埋式中间接头部位进行红外检测。

(2)对立于地面上的接地箱、交叉互联箱进行红外检测。
(3)红外检测工作宜安排在迎峰度夏前后进行普测,在迎峰度夏期间适当增加红外检测次数。

3.3 防外力破坏
(1)对电缆通道附近施工隐患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危及电缆安全的应加强巡视监护。
(2)应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依法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完善线路保护标志,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提高沿线居民的护线意识,营造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
(3)做好电缆通道保护范围内施工、钻探、顶管、堆取土、建房、采石、爆破、种植及清理树木等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工作,通道内的施工作业必须经当地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和运行单位许可;如发现违章施工作业,应及时发送《电力设施安全隐患通知书》和公函,并告知当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对危及电缆安全运行的,应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制止。

(4)结合外力破坏的具体类型如危险施工区,易被盗区、速生树木区等确定故障风险的多发时段。
(5)对偷盗地线、盖板应采取防偷盗措施,对于位于道路边上尤其是道路上的电缆沟盖板应加强检查,严防因外力破坏导致电缆沟盖板断裂进一步损伤电缆的事故。
(6)在雨季加强对树木速生区区段的巡视检查,发现影响电缆户外终端安全运行的隐患应及时采取修剪、砍伐等措施进行预防。

(7)对处于软土基的电缆走廊及电力隧道应加强检查,并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监测。
(8)对处于可能通车区域的电缆通道、电缆场、电缆终端杆塔或立式接地箱,应校核强度,必要时做好加固保护措施,设置防撞墩等。

3.4 防风防汛
(1)依照发布台风、暴雨等恶劣气候预警或恶劣天气过后,重点检查电缆户外终端情况,检查电缆隧道的渗水、积水及排水情况。
(2)雨季来临之前,运行单位对存在滑坡的区段进行隐患排查,根据排查结果,明确重要控制点,对可能遭受洪水、暴雨冲刷的电缆通道提前采取防控措施。电缆隧道重点检查抽水机是否正常。

3.5 防污闪
(1)重点对瓷套电缆户外终端进行检查,根据情 况开展巡视,结合线路检修做好对污秽区电缆终端的清扫工作,对爬距不足的可采取调爬措施。
(2)对硅橡胶电缆户外终端,开展特巡工作。
  必要时,在重污区增加污秽监测点,监测盐密和灰密。
3.6 避雷器(座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带电测试
(1)测量运行电压下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
(2)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当阻性电流增加50%时应该分析原因,加强监测、适当缩短检测周期;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3.7 局部放电测试
(1)各地市局根据条件开展。
(2)对重要保供电线路可外委开展。

4 事故巡视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电缆线路发生故障,根据线路跳闸、故障测距和故障录波器动作等信息,对故障点位置进行初步判断,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巡视,重点巡视电缆通道、电缆终端、电缆接头及其他设备的连接处,确定有无明显故障点。
如未发现明显故障点,应对所涉及的各段电缆使用兆欧表或耐压仪器进一步进行故障点查找。
故障电缆段查出后,应将其与其他带电设备隔离,并做好满足故障点测寻及处理的安全措施。

5 电缆巡视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电缆巡视作业时,要有相关的安全预防控制措施,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主要有以下五点注意内容:交通安全;野外作业环境对人伤害;进入高压场所安全预控;电缆沟、遂道内制、电缆层等气体、碰撞伤害;隐患处理群众矛盾发生。

5.1 交通安全
1、遵守交通法规;
2、双人巡视,互相提醒;
3、注意司机的精神状态;
4、必要时停车休息;
5、在马路上进行作业时要求穿反光衣;有专人或专门措施防止来车;减少在行车道停留的时间。

5.2 野外作业环境对人伤害
动物咬伤,是指步行途中可能遭遇狗、蛇、马蜂等袭击。因此要做好相关的防备措施,尽可能将伤害减少到最低。右图所示为工作人员在野外作业。
可通过定期修理巡视道路,佩带打蛇棍,双人巡视等方式来防范此风险。

案例一:小动物伤害

巡线人员在一绿化带内的电缆沟进行巡视检查时,发现电缆工井有被人开过的痕迹,在没有认真检查站立位置是否安全时,进行检查电缆工井,因踩在一蚂蚁窝上停留时间过长,蚂蚁爬没满整个大腿才发现,并被蚂蚁咬伤多处。图5-1为被蚂蚁咬伤图片。

案例分析:要保证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须做到以下几点;
1、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提醒相互照应;
2、工作前应使用10秒钟时间来观察所在位置是否安全(观察对象包括:车辆、他人、施工现场、动物等);
3、随身携带常规户外活动备用药品,如蛇药、跌打药、防蚊虫药等;
4、着装上要注意劳动保护,颜色要醒目,有一定厚度,长度要能够保护重要身体部位及关节。
在本例中巡线人员在没有他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工作前也没有认真检查站立位置是否安全,因而发生蚂蚁咬伤事故。所以,野外作业需要遵守安全预控措施。

5.3 进入高压场所安全预控
1、保持对带电部位的安全距离;
2、熟悉管辖设备的运行情况;
3、不要接触他人运行(检修)设备。

5.4 电缆沟、隧道、电缆层等气体、碰撞伤害

在进行电缆沟、隧道、电缆层的电缆巡视时,有受到气体、碰撞伤害的风险。

开启电缆井井盖、电缆沟盖板及电缆隧道入孔盖时应使用专用工具,同时注意所立位置,以免滑脱后伤人。开启后应设置标准路栏围起,并有人看守。工作人员撤离电缆井或隧道后,应立即将井盖盖好,以免行人碰盖后摔跌或不慎跌入井内。
隧道应有充足的照明,并有防火、防水、通风的措施。电缆井内工作时,禁止只打开一只井盖(单眼井除外)。进入电缆井、电缆隧道前,应先用吹风机排除浊气,再用气体检测仪检查井内或隧道内的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的含量是否超标,并作好记录。电缆沟的盖板开启后,应自然通风一段时间后方可下井沟工作。电缆井、隧道内工作时,通风设备应保持常开,以保证空气流通。

案例二:气体伤害

 电缆巡视人员在对防白蚁作业进行验收,因刚喷过防白蚁药物就进入电缆沟进行检查,吸入有害气体当晚就出现头晕现象。
1、因防白蚁药物有毒,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人体吸入后会有病症出现。作为一个现场工作人员,安全第一。关乎生命安全,行动前务必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2、对不了解情况的密闭空间或黑暗场所要先作好准备工作再进入。比如说,在进入电缆沟、电缆层前,要先设置好充足的照明,并用鼓风机排除废气和异味。
案例分析:
如果一定要进入刚喷过防白蚁药物或者有其他有毒气体的电缆沟或隧道进行检查作业,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右图所示,防止吸收进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伤害

5.5 隐患处理群众矛盾发生
在与外单位处理施工隐患时,因其施工进度或成本考虑,施工单位在安全方面可能会减少措施,往往造成巡视人员与施工单位产生矛盾。常见矛盾有不听指挥,阳奉阴违,严重时会有肢体冲突。下图为巡视人员正在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
处理方法是:加强宣传防电力设施保护法;先从群众利益方面着想;在处理时,先说明因事故造成的影响及经济损失。

版本申明:本文转载自 公众号 输配电线路公众号。

本文标签:技术文章输电电缆巡视专题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 四川桂丰源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蜀ICP备17044186号-1 |网站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