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输电电缆检修 正文 输电电缆检修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一单一册”(2019年版)

四川桂丰源科技 2019-04-12 16:44:33 输电电缆检修 5255 ℃ 0 评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部门文件 基建技术〔2019〕20号

2019-20.jpg

国网基建部关于发布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一单一册”(2019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经研院: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推进电网高质量建设,公司定期梳理影响工程设计质量的技术问题,发布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技术重点清单、设计常见病清册(以下简称“一单一册”),提前防范技术问题,指导规范工程设计。
近期,公司在2018年版“一单一册”基础上,结合电网技术发展、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等新要求,同时梳理、总结公司2018年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情况,修订形成了《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一单一册”(2019年版)》,纳入10个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包括方案重大调整、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新技术推广等4类)和170个常见技术问题(变电站90 个、线路80个)。现予以印发。
各省公司要组织辖区内设计、评审、建设管理单位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技术问题实质、防范措施及管理要求。对于质量控制技
术重点,建设管理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要严格执行报批机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对于常见技术问题,设计、评审单位在工程设
计全过程及设计评审关键环节要逐项梳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附件:1.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技术重点清单(2019年版)
2.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常见病清册(2019年版)

国网基建部
2019年3月25日
(此件发至收文单位本部)


附件1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技术重点清单
(2019年版)
一、初步设计阶段发生较大变化,初步设计与可研批复不一致。
初步设计阶段如遇下述问题,项目单位应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
(一)站址位置、线路路径发生较大变化
1. 变电站站址位置横向位移大于500m;
2. 变电站出线方向、出线方式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
3. 输电线路横向位移大于500m的累计长度超过原路径长度的30%。
(二)建设规模出现较大变化
1. 变电站主变压器数量、容量变化;
2. 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数量变化,容量发生较大变化;
3. 变电站各级电压出线规模变化;
4. 输电线路路径长度增加超过原路径长度的30%;
5. 输电线路由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电缆;
6. 输电线路同塔多回架设改为多条线路架设,累计长度超过原路径长度的30%。


(三)主要技术方案发生较大变化
1. 勘测资料变化引起技术方案发生较大变化;
2. 变电站高中压侧电气接线型式、配电装置型式、主要设备选型发生较大变化;
3. 线路气象条件、导线截面、光缆根数或杆塔型式发生较大变化;
4. 线路出线间隔位置发生变化;
5. 线路路径新增生态控制区,对防洪、水土保持方案有重大影响。
(四)未取得有效协议
1. 未能取得关键协议;
2. 有期限关键协议过期而未取得复核意见;
3. 站址位置、线路路径发生较大变化时未重新办理协议。
二、特殊情况,未采用公司通用设计、通用设备。
(一)未采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
工程类型特殊、设备类型特殊,无相应的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或线路技术条件与通用设计不匹配,无可替代的通用设计模块。未采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5~750kV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19年版)》中的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项目单位应及时与国网基建部沟通汇报。
(二)未直接应用通用设计方案
受系统条件、外部条件影响,对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进行了拼接、调整;或技术条件不能直接与通用设计匹配,采用了条件相邻的线路杆塔通用设计模块代用。项目单位应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
三、特殊情况,未应用公司重点推广的基建技术。
对于公司重点推广的基建技术,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推广应用时,项目单位应及时与国网基建部沟通汇报。
(一)模块化建设技术
35~220kV新建变电站未应用模块化建设技术模式。
(二)机械化施工技术
1. 平原、丘陵为主(占总路径长度50%及以上),路径长度大于5km的架空输电线路,未应用机械化施工技术模式;
2. 平地、丘陵、山区等无地下水影响条件下,未采用岩石锚杆基础、掏挖基础、挖孔桩基础等环保型基础。
(三)三维设计技术
新建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未采用三维设计。
四、基建技术创新示范、试点类工程情况发生变化,需调整或取消试点。
对于开展基建技术创新的相关试点、示范、依托工程(如新技术研究应用、模块化建设、机械化施工、三维设计等),如遇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时,项目单位应及时与国网基建部沟通汇报。


附件2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常见病清册(2019年版)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
2019年3月



1
第一章 概述
1 工作内容
2018年底,公司结合电网技术发展和设计管理要求,对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底,征集各建设单位、评审单位对2018年版设计常见病清册的修订意见,编制形成了2019年版设计常见病清册,共纳入常见病条目170项。
通过各单位共同努力,强化管理,与2018年版222项常见病条目相比,减少比例23%。具体如下:(1)删除2018年已基本解决、较少发生的设计技术问题,共86项;
(2)根据调研情况统计,保留了仍时有发生的设计技术问题,共136项,并结合反馈意见,对其中25项进行了完善调整;
(3)结合新的技术管理要求和设计质量监督检查情况,新增34项,主要涉及防火、抗震等新的技术要求以及特殊工程的强化管理等。为便于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理解掌握,从170项中筛选出38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典型案例。
2 成果分类
按专业进行划分,共包括变电一次专业42条、变电二次专业23条、变电土建专业25条、线路电气专业40条、线路结构专业40条。
具体如下:


2
常见病条目170条典型案例38个
按问题类别进行层级划分:设计深度不足62条、技术方案不合
理60条、专业配合不足20条、规范规定使用不合理15条、设计缺
项漏项8条、其它5条。具体如下:
按工程实施阶段进行划分,共包括初步设计阶段93条、施工图
变电一次 42条
初设16条
施工图26条
初设5个
施工图5个
变电二次23条
初设11条
施工图12条
初设2个
施工图2个
变电一次10个
变电二次4个
变电土建 25条
初设17条
施工图8条
初设3个
施工图2个
变电土建5个
线路电气40条
初设25条
施工图15条
初设8条
施工图3条
线路电气11个
线路结构40条
初设24条
施工图16条
初设6条
施工图2条
线路结构8个
设计深度不足62条
技术方案不合理60条
总条目170条
规范规定使用不合理15条
设计缺项漏项8条
其他5条
专业配合不足20条


3
设计阶段77条。
3 编号原则
设计常见病编号以5个字段表示,第1字段表示“工程类型”,第2字段表示“专业分类”,第3字段表示“电压等级、设计阶段”,
第4字段表示“专业子项”,第5字段表示流水号。编号规则如下图所示:
(1)工程类型:B、X分别表示变电站工程、线路工程;
(2)电压等级:750、500、330、220、110、66、35、10分别对应相应电压等级,000表示各电压等级共性问题;
(3)专业分类:“D1”表示变电一次,“D2”表示变电二次,
“BT”表示变电土建,“XD”表示线路电气,“XT”表示线路结构;
(4)设计阶段:“C”表示初步设计,“S”表示施工图设计;
(5)专业子项
变电一次:“ZJX”表示主接线,“ZPM”表示总平面,“PD”表示配电装置,“SD”表示设备及导体(含选型及安装),“JY”表示绝缘配合,“ZYD”表示站用电(含照明),“FJ”表示防雷接地,“FS”表示电缆敷设及防火,“QT”表示其他。变电二次:“GY”表示公用部分(含组屏及布置),“ZDH”表示变电站自动化,“BH”表示继电保护,“JL”表示计量,“DY”
表示交直流电源,“FZ”表示智能辅助,“ZXJ”表示在线监测,“ECX”表示二次线,“GDL”表示光电缆选型,“TX”表示通信,“QT”表示其他。
变电土建:“ZPM”表示总平面(含竖向布置),“WQ”表示围墙、大门及支护,“FHQ”表示防火墙,“DLG”表示电缆沟,“GZJ”表示构支架,“JZ”表示建筑物,“DJ”表示地基处理,“GPS”表示给排水,“NT”表示暖通,“XF”表示消防,“QT”表示其他。
线路电气:“DX”表示导地线(含选型、防振、相序),“DL”表示电缆(含选型、附件),“DLFD”表示电缆分段,“DLFS”表示电缆敷设方式 ,“FJ”表示防雷接地,“FW”表示防舞,“JC”表示监测,“JJ”表示金具,“JY”表示绝缘(含绝缘配置和绝缘子选型),“KC”表示勘测(侧重测量、气象),“QX”表示气象条件,“QT”表示其他。
线路结构:“FS”表示电缆附属设施(含排水、照明、通风、消防、防盗等),“GZW”表示电缆构筑物,“JC”表示杆塔基础,“GT”表示杆塔设计,“KC”表示勘测(侧重水文、地质)“QT”表示其他。举例:如B-D1-500C-ZJX-01 表示变电工程变电一次专业500kV电压等级初设阶段主接线第01个常见病。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 工作内容.........................................................................................1
2 成果分类.........................................................................................1
3 编号原则.........................................................................................3
第二章 常见病目录...................................................................................5
1 变电一次部分.................................................................................5
2 变电二次部分...............................................................................16
3 变电土建部分...............................................................................23
4 线路电气部分...............................................................................29
5 线路结构部分...............................................................................44
第三章 典型案例.....................................................................................55
案例01:电气平面布置图表达不完整,定位标注不清晰........................... 55
案例02:高海拔地区未修正空气间隙........................................................... 60
案例03:500kV扩建出线与相邻运行间隔带电距离不满足要求................65
案例04:高海拔变电站500kV接地开关导电杆与构架人字柱碰撞...........69
案例05:隔离开关电气距离校验未考虑打开状态....................................... 72
案例06:主变低压侧套管引线设计不合理................................................... 76
案例07:未对平行长线路进行感应计算,线路侧地刀选择错误............... 79
案例08:10kV、35kV开关柜跨建筑伸缩缝布置.........................................82
案例09:不接地系统电容电流大于规定值未设置消弧线圈....................... 85
案例10:低压交流供电回路断路器或脱扣器选择不正确........................... 87
案例11:备自投配置方案与调度运行方式不匹配........................................89
案例12:电容器保护选型与一次接线不匹配............................................... 91
案例13:双重化保护通道接口装置电源与保护装置电源不匹配............... 94


案例14:OPGW光缆进站引入时遗漏有关三点接地的施工图设计...........96
案例15:土方工程量不准确........................................................................... 99
案例16:平面布置中构筑物基础相碰......................................................... 103
案例17:地基处理缺少方案比选................................................................. 106
案例18:地质勘测资料深度不够..................................................................110
案例19:配电装置室暖通进、排风口布置不合理......................................113
案例20:重要交叉跨越遗漏及考虑不足......................................................116
案例21:较长线路路径未开展多方案比选................................................. 121
案例22:气象条件取值论证不充分............................................................. 128
案例23:相导线换位设计不合理................................................................. 132
案例24:绝缘配置与实际污区不相符......................................................... 137
案例25:接地装置选择不当......................................................................... 140
案例26:设计方案未充分考虑施工组织及临时过渡方案......................... 143
案例27:电缆分段不合理............................................................................. 147
案例28:电缆敷设方式未充分比选,选择不合理..................................... 150
案例30:设计方案未充分考虑施工组织及临时过渡方案......................... 157
案例31:通用设计应用出现以大代小、设计裕度过大等问题................. 161
案例32:线路杆塔排位不优,通用设计塔型选择不优............................. 164
案例33:新技术应用不合理......................................................................... 167
案例34:基础选型不合理,与工程实际不配合......................................... 171
案例35:基础配置与塔位地形不吻合......................................................... 174
案例36:地质资料深度不够......................................................................... 178
案例37:机械化施工设计深度不够............................................................. 181
案例38:杆塔利旧时未校核强度................................................................. 184

本文标签:基建技术〔2019〕20号技术规范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 四川桂丰源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蜀ICP备17044186号-1 |网站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