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2013 正文 【最新】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2013

第5.17章电力电缆检修试验规程要求

四川桂丰源科技 2020-02-09 22:20:24 【最新】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2013 3352 ℃ 0 评论


5.17电力电缆
5.17.1电力电缆巡检及例行试验
5.17.1.1电力电缆巡检及例行试验项目(见表48、表49、表50)

表48  电力电缆巡检项目

 

巡检项目

基准周期

要    求

说明条款

 

 

外观检查

1.330kV及以上:2

2.220kV1

3.11066kV3

4.35kV及以下:1

 

 

电缆终端及可见部分外观无异常

 

 

5.17.1.2

表49  橡塑绝缘电缆例行试验项目

 

例行试验项目

基准周期

要    求

说明条款

例行试验项目

基准周期

说明条款

 

 

红外热像检测

 

1.330kV及以上:1

2.220kV3月;

3.11066kV:半年;

4.35kV及以下:1

1.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K应加强监测,超过10K应申请停电检查;

2.终端本体相间超过2K应加强监测超过4K应停电检查

 

 

5.17.1.3

 

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

1.330kV及以上:2周;

2.220kV1月;

3.11066kV3月;

4.35kV及以下:1

 

接地电流<1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20%(注意值)

 

 

 

5.17.1.4

运行检查

220kV及以上:1年;

11066kV及以下:3

5.17.1.5

 

5.17.1.5

 

主绝缘绝缘电阻

1.11066kV及以上:3年;

2.35kV及以下:4

 

无显著变化(注意值)

 

 

5.17.1.6







 

表49(续)

 

例行试验项目

基准周期

说明条款

 

外护套及内衬层绝缘电阻

1.11066kV及以上:3年;

2.35kV及以下:4

 

5.17.1.7

 

 

5.17.1.7

交叉互联系统

3

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5.17.1.8

表50  充油电缆例行试验项目

 

例行试验项目

基准周期

说明条款

 

红外热像检测

1.220kV330kV3月;

2.11066kV及以下:半年

 

电缆终端及其接头无异常(若可测)

 

 

5.17.1.3

 

运行检查

1.220kV330kV1年;

2.11066kV及以下:3

 

5.17.1.5

 

 

5.17.1.5

交叉互联系统

3

5.17.1.8

5.17.1.8

油压示警系统

3

5.17.1.9

5.17.1.9

压力箱

3

5.17.1.10

5.17.1.10

 


5.17.1.2巡检说明
巡检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a)检查电缆终端外绝缘是否有破损和异物,是否有明显的放电痕迹;是否有异味和异常声响;
b)充油电缆油压正常,油压表完好;
c)引入室内的电缆入口应该封堵完好,电缆支架牢固,接地良好。
5.17.1.3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分支处及接地线(如可测),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测量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检测时,应注意对电缆线路各处分别进行测量,避免遗漏测量部位;电缆带电运行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尽量移开或避开电缆与测温仪之间的遮挡物,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当电缆线路负荷较重(超过50%)时,应适当缩短红外热像检测周期。
5.17.1.4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
本项目适用于单相电缆。在每年大负荷来临之前、大负荷过后或者度夏高峰前后,应加强接地电流的检测;对于运行环
境差、陈旧或者缺陷的设备,应增加接地电流的检测次数。对接地电流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电缆线路的负荷情况,并综合分析接地电流异常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判断。
5.17.1.5运行检查
通过人孔或者类似入口,检查电缆是否存在过度弯曲、过度拉伸、外部损伤、敷设路径塌陷、雨水浸泡、接地连接不良、终端(含中间接头)电气连接松动、金属附件腐蚀等危及电缆安全运行的现象。特别注意电缆各支撑点绝缘是否出现磨损。
直埋式电缆可不进行。5.17.1.6主绝缘绝缘电阻
用5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与上次相比不应有显著下降,否则应做进一步分析,必要时进行诊断性试验。
5.17.1.7外护套及内衬层绝缘电阻
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当外护套或内衬层的绝缘电阻(MΩ)与被测电缆长度(km)的乘积值小于0.5时,应判断其是否已破损进水。用万用表测量绝缘电阻,然后调换表笔重复测量,如果调换前后的绝缘电阻差异明显,可初步判断已破损进水。对于110(66)kV及以上电缆,测量外护套绝缘电阻。
5.17.1.8交叉互联系统
例行试验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a)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绝缘夹板对地直流耐压试验。试验时应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所有电缆金属套都接地,然后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与地之间加5kV直流电压,加压时间为60s,不应击穿;
b)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检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及其引线对地的绝缘电阻用1000V兆欧表测量,应大于10MΩ;
c)检查互联箱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应正确无误;在密封互联箱之前测量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要求不大于20μΩ,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d)除例行试验外,如在互联系统大段内发生故障,应对该大段进行试验;如互联系统内直接接地的接头发生故障,与该接头连接的相邻两个大段都应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参考GB50150。
5.17.1.9油压示警系统
每半年检查一次油压示警系统信号装置,合上试验开关时,应能正确发出相应的示警信号。
每3年测量一次控制电缆线芯对地绝缘电阻,采用250V兆欧表,绝缘电阻(MΩ)与被测电缆长度(km)的乘积值应不小于1。
5.17.1.10压力箱
例行试验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a)供油特性:压力箱的供油量不应小于供油特性曲线所代表的标称供油量的90%;
b)电缆油击穿电压:≥50kV,测量方法参考GB/T507;
c)电缆油介质损耗因数:<0.005,在油温100±1℃和场强1MV/m的测试条件下测量,测量方法参考GB/T5654。
5.17.2电力电缆诊断性试验
5.17.2.1电力电缆诊断性试验项目(见表51、表52)

表51  橡塑绝缘电缆诊断性试验项目

 

诊断性试验项目

说明条款

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5.17.2.2

5.17.2.2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5.17.2.3

5.17.2.3

 

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1.220kV及以上:电压为1.36U0,时间为5min

2.11066kV:电压为1.6U0,时间为5min

3.10kV35kV:电压为2.0U0,时间为5min

 

 

 

5.17.2.4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带电)

无异常放电

 

 

 

 

5.17.2.5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带电)

无异常放电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带电)

无异常放电


52.png

5.17.2.2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需要判断屏蔽层是否出现腐蚀时,或者重做终端或接头后进行本项目。在相同温度下,测量铜屏蔽层和导体的电阻,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之比应无明显改变。比值增大,可能是屏蔽层出现腐
蚀;比值减少,可能是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电阻增大。5.17.2.3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电缆(XLPE),其介质损耗因数通常不大于0.001。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也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同等测量条件下,如介质损耗因数较初值有增加明显,或者大于0.002时(XLPE),需进一步试验。
5.17.2.4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采用谐振电路,谐振频率应在300Hz以下。220kV及以上,试验电压为1.36U0;110(66)kV,试验电压为1.6U0;10kV~35kV,试验电压为2U0。试验时间为5min。如试验条件许可,宜同时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和局部放电。
新做终端、接头或受其它试验项目警示,需要检验主绝缘强度时,也应进行本项目。
5.17.2.5局部放电检测(带电)
适用于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5.17.2.6电缆及附件内的电缆油
诊断性试验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a)击穿电压:≥45kV;
b)介质损耗因数:在油温100±1℃和场强1MV/m的测试条件下,对于U0=190kV的电缆,应不大于0.01,对于U0≤127kV的电缆,应不大于0.03;
c)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各气体含量满足下列注意值要求(μL/L),可燃气体总量<1500;H2<500;C2H2痕量;CO<100;CO2<1000;CH4<200;C2H4<200;C2H6<200。试验方法按GB7252。
5.17.2.7主绝缘直流耐压试验
失去油压导致受潮、进气修复后或新做终端、接头后进行本项目。直流试验电压值根据电缆电压并结合其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值选取,耐压时间为5min。

本文标签: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2013电力电缆检修试验规程要求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 四川桂丰源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蜀ICP备17044186号-1 |网站地图|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