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5.16.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巡检及例行试验
5.16.1.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巡检及例行试验项目(见表45、表46)
表4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巡检项目
巡检项目 | 基准周期 | 要 求 | 说明条款 |
外观检查 |
1.500kV及以上:2周; 2.220kV~330kV:1月; 3.110(66)kV:3月; 4.35kV及以下:1年 |
外观无异常 |
见5.16.1.2 |
表46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例行试验项目
例行试验项目 | 基准周期 | 要 | 求 | 说明条款 | |
红外热像检测 | 1.500kV及以上:1月; 2.220kV~330kV:3月; 3.110(66)kV:半年; 4.35kV及以下:1年 |
无异常 |
见 |
5.16.1.3 | |
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 |
110(66)kV及以上:1年 | 阻性电流初值差≤50%,且全电流 |
见 |
5.16.1.4 | |
(带电) | ≤20% | ||||
直流1mA |
1.110(66)kV及以上:3年; 2.35kV及以下:4年 | 1.U1mA初值差不超过±5%且不低于 |
见 |
5.16.1.5 | |
电压(U1mA)及 在0.75U1mA 下漏电流测量 | GB11032规定值(注意值); 2.0.75U1mA漏电流初值差≤30%或≤50μA(注意值) | ||||
底座绝缘电阻 | ≥100MΩ | 见 |
5.16.1.6 | ||
放电计数器功能检查 | 见5.16.1.7 | 功能正常 | 见 |
5.16.1.7 |
5.16.1.2巡检说明
巡检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a)瓷套无裂纹;复合外套无电蚀痕迹;无异物附着;均压环无错位;高压引线、接地线连接正常;
b)若计数器装有电流表,应记录当前电流值,并与同等运行条件下其它避雷器的电流值进行比较,要求无明显差异;
c)记录计数器的指示数。
5.16.1.3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避雷器本体及电气连接部位,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测量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5.16.1.4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带电)具备带电检测条件时,宜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本项目。通过与历史数据及同组间其它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做出判断,彼此应无显著差
异。当阻性电流增加0.5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5.16.1.5直流1mA电压(U1mA)及0.75U1mA下漏电流测量
对于单相多节串联结构,应逐节进行。U1mA偏低或0.75U1mA下漏电流偏大时,应先排除电晕和
外绝缘表面漏电流的影响。除例行试验之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也应进行本项目:
a)红外热像检测时,温度同比异常;
b)运行电压下持续电流偏大;
c)有电阻片老化或者内部受潮的家族缺陷,隐患尚未消除。
5.16.1.6底座绝缘电阻
用2500V的兆欧表测量。当运行中持续电流异常减小时,也应进行本项目。
5.16.1.7放电计数器功能检查
如果已有基准周期以上未检查,有停电机会时进行本项目。检查完毕应记录当前基数。若装有电流表,应同时校验电流表,校验结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5.16.2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诊断性试验
5.16.2.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诊断性试验项目(见表47)
表4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诊断性试验
诊断性试验项目 | 要 求 | 说明条款 |
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 应符合GB11032或制造商规定 | 见5.16.2.2 |
均压电容的电容量 | 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或满足制造商的技术要求 | 见5.16.2.3 |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带电) | 无异常放电 | 见5.16.2.4 |
5.16.2.2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
诊断内部电阻片是否存在老化、检查均压电容等缺陷时进行本项目,对于单相多节串联结构,应逐节进行。方法和要求参考GB11032。
5.16.2.3均压电容的电容量
如果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装备有均压电容,为诊断其缺陷,可进行本项目。对于单相多节串联结构,应逐节进行。
5.16.2.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带电)
检测从避雷器末端抽取信号。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与同组间其它避雷器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做出判断,应无显著差异。本项目宜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
本文标签: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2013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检修试验规程要求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