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5.6.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巡检及例行试验
5.6.1.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巡检及例行试验项目(见表16、表17)
表16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巡检项目
巡检项目 | 基准周期 | 要 求 | 说明条款 |
外观检查 | 1.330kV及以上:2周; 2.220kV:1月; 3.110(66)kV:3月; 4.35kV及以下:1年 |
外观无异常 |
见5.6.1.2 |
表1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例行试验项目
例行试验项目 | 基准周期 | 要 求 | 说明条款 |
红外热像检测 | 1.330kV及以上:1月; 2.220kV:3月; 3.110(66)kV:半年; 4.35kV及以下:1年 |
无异常 |
见5.6.1.3 |
分压电容器试验 |
110(66)kV及以上: 3年 | 1.极间绝缘电阻≥5000MΩ(注意值); 2.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2%(警示值); 3.介质损耗因数: ≤0.005(油纸绝缘)(注意值) ≤0.0025(膜纸复合)(注意值) |
见5.6.1.4 |
二次绕组绝缘电阻 | 110(66)kV及以上: 3年 | ≥10MΩ(注意值) | 见5.6.1.5 |
5.6.1.2 巡检说明
巡检时,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a)高压引线、接地线等连接正常;无异常声响或放电声;瓷套无裂纹;无影响设备运行的异物;
b)油位正常;
c)二次电压无异常,必要时带电测量二次电压。
5.6.1.3 红外热像检测
红外热像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5.6.1.4 分压电容器试验
在测量电容量时宜同时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多节串联的,应分节独立测量。试验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并参考DL/T474进行。
除例行试验外,当二次电压异常时,也应进行本项目。
5.6.1.5 二次绕组绝缘电阻
二次绕组绝缘电阻可用1000V兆欧表测量。
5.6.2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诊断性试验
5.6.2.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诊断性试验项目(见表18)
表18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诊断性试验项目
诊断性试验项目 | 要 求 | 说明条款 |
局部放电测量 | 1.2Um/3下:≤10pC | 见5.6.2.2 |
电磁单元感应耐压试验 | 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或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 见5.6.2.3 |
电磁单元绝缘油击穿电压和水分测量 | 见7.1 | 见5.6.2.4 |
阻尼装置检查 | 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 - |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带电) |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变化量≤0.003(注意值) | 见5.6.2.5 |
相对电容量比值(带电) | 相对电容量比值初值差≤5%(警示值) | 见5.6.2.6 |
5.6.2.2 局部放电测量
诊断是否存在严重局部放电缺陷时进行本项目。试验在完整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上进行。在电压值为1.2Um/下测量,测量结果符合技术要求。试验电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分压电容按单节进行。
5.6.2.3 电磁单元感应耐压试验
试验前把电磁单元与电容分压器分开,若产品结构原因在现场无法拆开的可不进行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或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时间为60s。进行感应耐压试验时,耐压时间按式(3)进行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试验方法参考GB/T4703。
5.6.2.4 电磁单元绝缘油击穿电压和水分测量
当二次绕组绝缘电阻不能满足要求,或存在密封缺陷时,进行本项目。
5.6.2.5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带电)
具备条件时做本项试验,检测从电容末端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可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电流相位差值的正切值。
变化量=|本次试验值-初值|。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5.6.2.6 相对电容量比值(带电)
具备条件时做本项试验,检测从电容末端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可取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换算电容值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本文标签: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 1168-201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检修试验要求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无源无线测温|局部放电监测|马达保护器|除湿装置-四川桂丰源科技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